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觀漪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觀漪橋(原稱五一橋)位於廣西桂林市秀峰區寶賢湖和麗澤湖的交界處,橫跨桂湖,連接著解放西路和西鳳路,是西郊進入市中心的重要通道。橋長115米,寬43.8米,是「兩江四湖」新景橋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橋梁。[1]
印象
橋的東、西兩端各有兩尊橋頭柱。此柱的原型是巴黎塞納河上的「亞歷山大橋」的橋頭柱,建築學名「愛奧尼柱」,是學界公認的「文藝復興時期」經典橋飾。觀漪橋的四尊橋頭柱分別象徵杉湖、榕湖、桂湖與木龍湖,柱體上刻有四個湖的歷史與傳說及建設過程。
歷史
- 1950年代,建有三拱石板便橋,長20米,寬8米,因橋邊原有五一織布廠,當地百姓稱之為「五一橋」。[1]
- 1967年,因該橋經常擁堵,遂拆除原小石橋,擴建長23米,寬12.6米,荷載為汽-10,更名觀漪橋,意為在橋上憑欄觀望湖面泛起的層層漣漪。[1]橋下三孔只有兩孔通水,橋長的3/4均為實心路基,把相連的兩湖截斷。有時,老橋兩側的淤泥深達2米,湖面的垃圾遍布,污水橫流,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形象。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