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說轉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說轉部梵語Saṃkrāntivādins,或Saṃkrāntikas巴利語Sankrantika)是早期佛教部派之一,又稱為說度部相續部無上部。繼承了《大毘婆沙論》所稱的譬喻者的理論傳統,是經量部的前身。《異部宗輪論》所記載的經量部宗義基本上屬於說轉部。

Thumb
上座部佛教

國家和地區
典籍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Thumb
初期佛教

最初僧伽
 大眾部
 ├ 一說部
 ├ 說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聞部
 ├ 說假部
 └ 制多部
 上座部
 ├ 雪山部
 ├ 說一切有部
  ├ 說轉部
  └ 經量部
 ├ 可住子部
  └ 正量部
 └ 分別說部
  ├ 化地部
  ├ 法藏部
  ├ 飲光部
  └ 赤銅鍱部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題
Remove ads

概述

說轉部源自於說一切有部的譬喻師Dārṣṭāntika),因為此派認為「諸薀有從前世轉至後世」,故稱為說轉部,有傳說其祖師為鬱多羅尊者[1]。在南傳《島史》中記載從說轉部分出經量部,北傳《舍利弗問經》中二者是並列的部派,在失譯的《十八部論》和真諦譯《部執異論》的十八部派記載中二部合一而說轉部為本名,在玄奘譯《異部宗輪論》中改稱為經量部為本名。

宗義

譬喻者

譬喻者的三世觀不被《大毘婆沙論》認可,譬喻者堅持「異生不能斷諸煩惱」舊說,北涼浮陀跋摩譯《阿毘曇毘婆沙論》記載:

說轉部

說轉部的核心宗義就是「說諸薀有從前世轉至後世」,並以此而得名說轉部,《異部宗輪論》除了與其更早版本即《十八部論》相比多出了經量部的「異生位中亦有聖法」和「一味蘊」宗義之外,記載的仍是說轉部宗義:

說轉部認為有根本蘊,故有根本蘊與客蘊[10],或根本蘊與作用蘊[11]之分。

提出「外法緣生[12]的《佛阿毘曇經[13]和《稻芉經[14]已經反駁了說轉部的核心宗義,《稻芉經》:

學術研究

學者 Dutt 認為銅鍱部即為說轉部,為經量部的前身[15]

參見

注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