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諾氏古菱齒象
哺乳動物物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諾氏古菱齒象,(學名:Palaeoloxodon naumanni,日語:ナウマン象,英語:Naumann's elephant[1]),屬於古菱齒象屬,在430000-24000年前的更新世中到晚期是日本列島的特有物種,現已滅絕。海因里希·諾曼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最早發現該物種的化石,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個物種。
Remove ads
概述
種系發生學研究結果顯示古菱齒象屬與非洲象的關係比與亞洲象、猛獁象的關係接近,不過也有部分基因來自猛獁象。[2]和猛獁象一樣,這種大象也具有皮下脂肪層和較長的皮毛,可以適應寒冷的環境。[3]它們有一對長長的牙,頭上有一塊凸起。[3]牙的長度超過2.4 m,直徑超過20 cm,[4]比平均長2.5-3米的亞洲象小一些。它們生活在亞寒帶針葉林和寒溫帶落葉林的混交林中。[5]
諾氏古菱齒象的祖先通過陸橋從歐亞大陸遷徙到日本; 隨後,海平面上升、陸橋被淹沒,它們就獨立演化,擴散至全日本。這種大象的化石,曾在長野縣野尻湖附近,與許多石器、骨器一起出土,說明當時的土著獵殺這種大象。[4]
發現和命名
這種大象最早的化石記錄是在1860年,發現於日本橫須賀市和瀨戶內海海底。海因里希·諾曼在其1882年的論文《關於古代日本的大象》中研究報道了這些化石,諾氏認為這些化石是象屬的納瑪象(Elephas namadicus)。[7]1924年,槙山次郎研究了靜岡縣濱松市出土的化石,在其論文《記遠江佐浜的大象化石》中認為這種大象是納瑪象的一個亞種,將它定名為諾氏納瑪象(Elephas namadicus naumannni)。[8]同年松本彥七郎提出古菱齒象屬不是象屬,而是非洲象屬的一個亞屬,並將這個亞種作為這個亞屬的模式種,名為諾氏納瑪非洲(古菱齒)象(Loxodonta (Palaeoloxodon) namadicus naumannni )。[9]1937年,鹿間時夫又提出古菱齒象屬是單獨的一個屬,將此亞種命名為諾氏納瑪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 namadicus naumannni)。1978年,龜井節夫根據野尻湖發現的化石,認為諾氏納瑪象其實是一個新的物種,將它定名為諾氏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10]。
Remove ads
演化與滅絕
已知最早的個體來自MIS 12,大約430000年前,取代了數十萬年前就從東亞大陸到達了的劍齒象。[11]最年輕的個體距今大約24000年,屬於末次冰盛期早期階段。[12]
另見
- 忠類諾氏古菱齒象記念館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