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譚家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譚家明(英語:Patrick Tam,1948年3月25日),香港著名導演,亦曾任美術指導編劇剪接師,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座教授。譚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快速預覽 譚家明, 導演 ...
Remove ads

背景

譚家明生於香港[1],共有7兄弟姊妹[1],其中一名胞弟是鋼琴家兼前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鋼琴教授譚家傑[1],另一名胞弟是香港哲學家兼前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譚家哲[1]。而其父親則是醫務處護士[1],母親是一名秘書[1]。譚家明早年在香港島石塘咀薄扶林道寶翠園(香港高級公務員宿舍)成長[註 1],自小受父親播放的音樂及觀看的西方電影薰陶[1],家有工人照顧[1]。學業方面,他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1],在校期間曾參演聯校話劇[1],亦曾參加古典音樂會[1]。年輕時開始撰寫影評並發表於羅卡主編的《中國學生周報》等雜誌[1]。1967年加入香港無綫電視,最先任場務,之後擔任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和《七十三》的外景導演。後來得到時任無線電視節目部經理的甘國亮垂青,獲得大量戲劇創作機會,因此譚家明一直視甘國亮為恩師。另外亦曾拍攝MTV,1973年開始以膠卷拍攝劇集,包括《群星譜》、《奇趣錄》、《CID》、《北斗星》和《七女性》,其中《群星譜》在紐約電視節獲得第三名,為香港電視節目首次在國際性比賽獲獎,另外《七女性》因題材敏感,曾引起大眾非議。1975年被派往美國舊金山進修電影製作。

1977年離開無綫,其間曾在佳藝電視任外景導演,同年加入香港電影圈,首部作品為鄭少秋主演的《名劍》(1980年),其拍攝風格及剪接特異於當時電影作品,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及後再導林青霞主演的《愛殺》(1981年),為美術特異的實驗作。1982年執導《烈火青春》,由張國榮夏文汐等主演,為電影新浪潮重要作品,其中片中的意識及性愛場面備受社會關注,被認為離經叛道,史無前例地在上映後須再度送檢。1984年拍攝商業元素較重的《雪兒》,票房收入不太理想。

之後陸續執導《最後勝利》(1987年)、《雪在燒》(1988年)、《殺手·蝴蝶·夢》(1989年)等電影。《最後勝利》在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得最佳電影等提名,《雪在燒》獲邀正式參展多倫多國際影展[2],《殺手·蝴蝶·夢》使到梁朝偉獲頒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0年因為私人理由而往台灣任廣告導演,1996年轉往馬來西亞HVD製作公司任職編劇部。期間依然繼續協助王家衛劉鎮偉剪輯電影,包括《阿飛正傳》(1990年)。

2000年獲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邀請回港任教電影製作,2006年蟄伏十七年後再執導《父子》一片,由郭富城楊采妮等主演。此片編劇田開良亦是譚的學生,更憑此片奪得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被列入名導演之位。2017年起,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擔任客席教授,教授剪接及劇本創作。

近年的作品有《七人樂隊》,這是一部香港多段式歷史劇情片,由洪金寶執導的《練功》、許鞍華的《校長》、譚家明的《別夜》、袁和平的《回歸》、杜琪峯的《遍地黃金》、林嶺東的《迷路》和徐克的《深度對話》組成。電影以1950年代2020年代為跨度,講述時代背景下的香港故事[3]。影片入圍第73屆坎城影展官方參展片目[4]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譚家明的前妻是前電視劇監製葉潔馨[5]

導演作品

剪接作品

美指作品

  • 1987年:最後勝利
  • 1989年:殺手·蝴蝶·夢(前名:殺手情)
  • 1990年:小心間諜
  • 2006年:父子

配樂作品

製作設計

獎項及提名

Remove ads

注釋

資料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