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護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護摩(होम,homa),意譯為火供,最早來自於婆羅門教的吠陀祭祀[1],用以供養火神阿耆尼(梵 Agni)以為驅魔求福之作法。後融入佛教成為修行儀式的一種,目前主要盛行於佛教金剛乘和日本神道教。
婆羅門教
護摩源自於吠陀時期印度人的宗教儀式[2],是以火為印度天神之口,燒供品於火,天神食之,再賜人以福。婆羅門教有四十四種的火供方法。[3]
佛教
內護摩屬於佛教的「出世法」[5],自身為壇,以如來之智火,燒煩惱之薪。[6]
以自身為壇場,於觀想中,以如來之智火燒除諸業煩惱,此種於心內作觀修法之護摩則稱內護摩。內護摩通常又有五法之別,即:(一)息災法,觀想大日如來之本性。(二)增益法,觀想寶生如來之本性。(三)敬愛法,觀想無量壽如來之本性。(四)鉤召法,觀想不空成就如來之本性。(五)調伏法,觀想阿閦如來之本性。
外護摩屬於佛教的「入世法」,需設外壇,以世間之火燒化供品,是密宗事續經常進行的儀式,由上師擇地擇日築壇以供物投火煙供,達「息、增、懐、誅」之效。在東密,要先修十八會瑜伽,再修完胎藏界唸誦法及金剛界唸誦法,才可修護摩法。[7]外護摩也是密宗三大成就法(持明成就、護摩成就、三昧地成就)之一。[8]
- 息災(梵:śāntika, śānticāra,藏:zhi-ba):
- 求消除種種災難,如口舌官非、治種種病厄、除煩惱障礙、滅惡業重罪等等。(除貪瞋煩惱或止息國家之災難,佛部)
- 增益(梵:pauṣṭika, puṣṭika,藏:rgyas-pa):
- 求福報,如財寶、生意、加薪、升官、延壽等等。(增長定慧之功德或外在之諸種福德,寶部)
- 降伏(梵:abhicāra, ābhicāruka, ābhicāraka,藏:drag-po):
- 以慈悲為出發點,調伏自身或他人的惡心惡念,使其向善信佛。(摧破無明、滅諸災殃,金剛部)
- 敬愛(梵:vaśya, vaśīkaraṇa,藏:dbang-ba):
- 求圓滿一切人際關係,如增進人際善緣、求婚姻、配偶合和等等。(無戰亂諍鬥之事,並得諸佛菩薩之庇護,蓮華部)
- 鉤召(梵:ākarṣaṇa, ākarṣaṇī,藏:dgug-pa):
- 敬愛法所衍。召來人心之諸種祕法,又能攝召三惡趣有情,令生善處,如鉤(aṅkuśa)牽引諸物(諸善集生、萬法現集,羯磨部)。
此五種修法與金剛界五部、五智之內證相應。佛部為息災法,金剛部為降伏法,寶部為增益法,蓮華部為敬愛法,羯磨部為鉤召法[9][10]。
Remove ads
神道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