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詩巫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詩巫省(英語:Sibu Division;馬來語:Bahagian Sibu)是馬來西亞砂拉越的其中一個省份,也稱第三省,總面積8,278.3平方公里。在行政上,詩巫省分割成了三個縣:詩巫縣 (Sibu District),加拿逸縣 (Kanowit District) 及實蘭溝縣 (Selangau District),人口約30萬(2010年數據[1])。人口主要由福州裔華族及伊班族組成。現今詩巫省的行政中心位於詩巫市。拉讓江 (Rejang River) 和伊干河 (Igan River) 是詩巫省主要的河流。木材業及木材加工業是省里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在農業上出產了油棕和胡椒。[2]
Remove ads
歷史
在19世紀中葉前,現今詩巫省的地區是屬於汶萊王朝的管轄。在1853年,因為砂拉越第一位拉者詹姆士·布魯克的介入,使到汶萊蘇丹不得不把詩巫省地區交給了布魯克王朝。隨後,詹姆士在該地區建起了布魯克堡壘(Fort Brooke),也是當時詩巫省地區的行政中心。[3]
詩巫省在1861年正式成立,成為砂拉越第三省,範圍包括整個拉讓流域(Lembah Rejang)地區。也在這時期,砂拉越第二位拉者查理斯詹森布魯克,帶進了許多來自福州的華人到詩巫省開墾,種植稻穀。由於拉讓流域一帶不適耕種稻穀,所以之後便改種了橡膠和胡椒。現今因為多個省份已成立,所以詩巫省下分只有詩巫縣(Daerah Sibu),加拿逸縣(Daerah Kanowit)和實蘭溝縣(Daerah Selangau)。[4]
地理
行政區劃
詩巫省下轄3個縣:詩巫縣(Daerah Sibu),加拿逸縣(Daerah Kanowit)和實蘭溝縣(Daerah Selangau),省會是詩巫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