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讀者 (雜誌)
中文期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讀者》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之一,半月刊,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讀者》屬於文摘類雜誌,自身只發表少量原創內容,大多數文章通過摘取其他報刊雜誌並支付稿酬來發表。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2月2日) |
概述
《讀者》1981年於蘭州創刊,原名《讀者文摘》,但因與美國《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發生商標權糾紛,於1993年7月改為現在的《讀者》一名[1]。
《讀者》月發行量達800萬份,刊物發行量居中國第一,世界綜合類期刊第四。並同時發行盲文版、少數民族文字版(維文版、藏文版)及正體中文版。有子刊物《讀者欣賞》、《讀者·原創版》、《讀者·鄉土人文版》、《讀者·校園版》。2007年「讀者網」。
《讀者文摘》刊名由著名書法家趙朴初題寫。改為《讀者》後,仍沿用趙朴初的題字。
《讀者》子公司讀者甘肅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曾於2010年5月發布了讀者電紙書,型號為DZ60A,DZ60B,DZ60C。其中DZ60A、B中可以免費下載前4年的《讀者》、前五年的《讀者·原創版》以及《讀者·鄉土人文版》《讀者精華卷》《讀者叢書》《讀者原創版叢書》《讀者增刊》等168冊雜誌。DZ60C中內置由三十年的《讀者》雜誌,此外,還內置了500本圖書、3000篇高考優秀作文和「讀者的摯愛詩文音樂朗誦會」朗誦音頻。[2]但由於價格較為高昂且關注度不高,讀者電紙書已經基本退出市場。
Remove ads
發行
2010年,《讀者》手機雜誌開始試運營。2010年11月,讀者出版集團成為首批獲得新聞出版總署電子書出版資質的四家傳統出版社之一,同時獲得了電子書內容複製、總發行的牌照,成為制定電子書標準的發起單位。2010年12月24日,讀者網開始運營。[3]
爭議
《讀者》大約在1990-2010年代曾經是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普遍推薦,認可的課外讀物,中高考的作文項目也實質上鼓勵使用其中的橋段作為經認證的權威論據。但到2010年代,更多來自好事者的考證表明,很多《讀者》登載過的勵志類文章(有時概稱「心靈雞湯」)多存在捏造事實以證明預設觀點的現象[4],知名的如「日本夏令營」,「德國下水道」,「逃票的後果」等等從事實上皆被證偽,或根本子虛烏有。並且,這類內容還多有拔高已開發國家人士道德,推銷「崇洋媚外」,「民族自賤」的嫌疑。
2010年8月,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核准《讀者》在台灣發行,許可字號為「局版台陸誌字第一號」,是第一個獲准在台發行的中國大陸期刊。該雜誌將發行繁體中文版本並調整內容以適應台灣讀者的閱讀喜好[5]。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