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豆盧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豆盧寔(450年—609年9月7日),一名實,字天裕,京兆郡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人,祖籍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豆盧寔以承御下士為起家官,轉任承御二命士。當時北周衰落,政權歸於楊堅,豆盧寔歸附楊堅,參與宿衛皇宮。大象二年(580年),豆盧寔出任都督,兼領親信,追論平定北齊的戰功,出任帥都督,封均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開皇元年(581年),豆盧寔出任直後,很快兼任右親衛。開皇四年(584年),豆盧寔出任大都督,兼領親衛,因為直言符合隋文帝的旨意,獲賜錦百段。從此豆盧寔受到的寵信逐漸優厚,獲委任參與機密,少數民族使者前來朝貢,必定以豆盧寔來接待。同年冬十一月壬戌(584年12月11日),豆盧寔兼任通直散騎常侍,與兼任散騎常侍薛道衡出使南陳[1]。因為當時隋朝想要消滅南陳,所以派出試著觀察江南的情況。到了南陳之後,豆盧寔受到很好的對待,獲賜給《春秋》一部,柘弓兩張。返回隋朝後,豆盧寔具體的陳述了南陳的政治和軍事情況,很得到隋文帝的認可,號稱稱職。開皇五年(585年),豆盧寔檢校內史舍人。開皇九年(589年),豆盧寔出任尚書兵部侍郎。開皇十二年(592年),豆盧寔出任秦州總管府司馬,因為給繼母服喪而辭職離任。同年,隋文帝詔令豆盧寔起復出任秦州總管府長史,敕令豆盧寔可以便宜行事,入朝不需要上奏,又特別加儀同三司,以嘉獎豆盧寔的功績。豆盧寔受到敕令在成州煮鹽,又因為勸課農桑有成效,青泉變為白色,隋文帝賜給豆盧寔絲織品二百段以作表彰。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經營洛陽城,招募遷徙豪族富戶到洛陽,豆盧寔成功招募一萬多家。大業二年(606年),豆盧寔出任黃門侍郎,同年又改任東京尚書右丞,加朝議大夫。不就,隋朝的東西二京不設置尚書省和內史省,豆盧寔仍然官職不改。大業三年(607年),豆盧寔改任右候衛護軍郎將,很快改為虎賁郎將。大業五年(609年),豆盧寔跟隨隋煬帝西巡,參與軍事,加通議大夫。大業五年,隋煬帝要東征高句麗時,以豆盧寔出任左路第二軍海冥道副將[2],仍然掌管禁軍,在遼東因軍功加金紫光祿大夫。大業五年八月四日(609年9月7日),豆盧寔在軍中去世,虛歲六十。隋煬帝哀悼痛惜良久,追贈豆盧寔右候衛將軍,諡號威,大業九年十月辛未朔三日癸酉(613年11月20日)歸葬於河南郡河南縣的邙山[3]。
Remove ads
其他
豆盧寔擔任黃門侍郎時,被稱道認真細緻,因為有做官的才能,受到輿論稱讚,但是事跡遺失,唐朝初年的史官已經感到掌握的文獻不足[4][5]。
墓誌
豆盧寔墓誌出於洛陽,高71.8厘米,寬72.8厘米,三十九行,行四十字,隸書,蓋題篆文「大隋故金紫光祿大夫豆盧公墓誌之銘」十六字。現藏河南博物館[6]。
家庭
- 盧魯元,北魏太保、襄城公
- 豆盧懷德,北魏使持節、征西大將軍、青齊二州刺史、豫州大中正[3]
- 豆盧景,北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內外府掾、懷德縣開國公、追贈義州刺史[3]
- 豆盧弘義,隋文帝挽郎、安陸郡司功、河南郡司戶書佐、右武候長史、陽翟縣縣令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