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貓科海綿狀腦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貓科海綿狀腦病FSE)是一種侵害貓科動物大腦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已知該病可影響家貓、圈養貓及野生貓科動物物種[1]狂牛症類似,該病可潛伏數年才發病。[2]

病因

與其他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一樣,FSE 由錯誤摺疊的朊粒蛋白(PrPSc)引起,該蛋白可使正常普里昂蛋白(PrPC)也發生錯誤摺疊。[3]更著名的 TSE 包括牛的狂牛症、人類的克雅二氏病、綿羊的羊搔癢症及鹿的慢性消耗病[4]

FSE 最早在英國狂牛症暴發後不久被發現,認為系貓食用被狂牛症污染的牛肉或其他牛組織(如肉骨粉)所致。[2]實驗室條件下,人類 TSE 及鹿慢性消耗病的朊病毒亦可引發 FSE。[5]但綿羊的羊搔癢症朊病毒不能致貓發病,提示不同物種 TSE 朊病毒存在差異。[6]

目前認為接觸病貓 FSE 朊病毒(水平傳播)可擴散疫情,但截至 2006 年尚無相關實驗室研究。[6]2009 年曾報道一起圈養獵豹疑似母嬰(垂直)傳播病例。[4]FSE 朊病毒可感染高表現羊普里昂蛋白的 TgOvPrP4 小鼠。[4]

症狀與體徵

家貓 FSE 臨床表現通常呈漸進性,持續數周至數月。[6]早期可見行為改變,如攻擊性增強、膽怯、躲藏、感覺過敏英語hyperesthesia、運動功能喪失及多渴症[6]常見運動障礙包括步態異常與共濟失調,通常先累及後肢。病貓距離判斷能力下降,部分出現快速、蹲伏、過度步態。部分病貓可見頭部傾斜、震顫、凝視、流涎、梳理行為減少、多食症及瞳孔散大。[6]共濟失調約持續 8 周。

診斷

確診需依靠驗屍檢查,包括雙側對稱性神經氈空泡化及神經元空泡化。病變多見於基底核大腦皮質視丘[7]

感染獵豹的腎臟與腎上腺亦可見 FSE 朊病毒異常聚集,這在朊病中罕見,可能使其隨尿液排出。[8]該結果 2009 年曾受質疑,2010 年再次確認,家貓亦有類似報道。[9]

治療

本病為絕症,目前無特效治療。[10]多數病貓數月到數年內死亡,或因病情被安樂死。[6]

病貓所有組織應嚴格按朊病毒不活化指南處理,以防感染人或動物(見此段所用參考文獻中羅列)。曾飼養感染動物的設施可能極難徹底消毒。[11]

流行病學

1990 年英國首次報告家貓病例,距狂牛症首次報道僅 4 年。[1][6][12]此後其他國家及圈養貓科動物亦有病例,但多數患貓來自英國。[13]

患貓的平均年齡為 11 歲,年齡範圍約 2–10 歲。[6]所有品種均可發病。[10]家貓 Prnp 基因已報道一些多態性,但尚未發現其對病程有影響。[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