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費米環形山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费米环形山
Remove ads

費米環形山(英語:Fermi)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義大利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1901年-1954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快速預覽 費米環形山, 坐標 ...

描述

Thumb
費米環形山周邊圖,月球背面詳圖
Thumb
阿波羅17號測繪相機拍攝的坑內圖
Thumb
阿波羅17號拍攝的朝東斜視照
Thumb
阿波羅15號拍攝的費米環形山

費米環形山的東側覆蓋著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而另一側,西北偏西緊挨著孔德拉秋克環形山丹戎環形山位於它的北面;西南和西南偏南分別橫亙著伊扎克隕石坑日里茨基隕石坑;東南則是諾伊明環形山沃特曼環形山。費米環形山西北壁上橫跨著大撞擊坑-德爾波特隕石坑,它的坑內北部坐落著利特克隕石坑、南部分別有狄德羅隕石坑巴巴金隕石坑,而色諾芬隕石坑則嵌入在它的南側內坡上 [2]。該環形山直徑241.41公里[3],深度為3.12公里[1]

該環形山外觀呈多邊形狀,因存續期漫長而明顯損毀。外側壁已磨損夷平,大部分側壁上都覆蓋有許多大小不同的撞擊坑,北側壁保存最完整,但南側壁幾乎已消失,與周邊地形基本混為一體。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的形成明顯改變它的地貌形態,導致坑底產生了無數道與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西側壁相平行的溝壑和山脊,坑底地表上布滿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形成時噴發出的濺射物;坑底西北部雖然較為平坦,但也覆蓋了眾多細小的隕坑;在月面坐標18.7°S 117.68°E / -18.7; 117.68處, 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崖壁或細長的高地,部分觀察者認為所看到的是一艘外星飛船,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幻想性錯覺。

費米環形山與相交的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不一樣,其坑底表面並未覆蓋幽暗的玄武岩熔岩。因此,它與周邊崎嶇而破損的地貌幾乎沒有區別。如果該環形山位於月球正面,它也是肉眼可視的最大隕石坑之一,其尺寸大致類似於坐落在西南偏西數百公里處的洪堡環形山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