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賀聲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賀聲洋(1905年—1938年),原名賀家振,又名沉洋、沈洋,字靖亞,湖南臨澧官渡橋(今屬石門縣)人,中國工農紅軍將領。
生平
賀聲洋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他早年在佘市鄉高等小學、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學習。1924年春,由林永言、石盛祖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再由譚延闓介紹報考黃埔軍校。5月,賀聲洋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編入學生第二隊。在黃埔軍校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畢業後,出任第三期中尉區隊長、第四期入伍生部第一團上尉連長,參加過國民革命軍東征。1925年11月,葉挺獨立團正式成立,賀聲洋擔任獨立團第二營營長[2]。1926年4月,許繼慎繼任二營營長後,賀聲洋調到國民革命軍第六軍任少校營長,參加北伐戰爭,後任北伐軍左翼軍宣傳隊副隊長[3][4]。
1927年8月,賀聲洋參加了南昌起義,擔任第二十軍代理參謀長。南昌起義失敗後,被中共中央派往蘇聯,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9年,回國後的賀聲洋在上海中共中央軍事部工作。次年,進入中央蘇區,擔任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學生總隊總隊長[3]。1930年10月,閩西紅二十軍與紅二十一軍合編為新紅十二軍,由左權任軍長,左權未到職前,賀聲洋代理軍長。全軍共3100餘人,2600支槍。賀聲洋並擔任閩西工農革命委員會委員[5]。之後,率部參加第一次反圍剿戰爭。12月,左權到閩西就任新紅十二軍軍長,賀聲洋不再代理[6]。
此後的賀聲洋結局有兩種說法。傳統說法認為,賀聲洋於1931年年初被以「階級異己分子」嫌疑開除黨籍,隨後在肅反擴大化中被錯殺[3]。另一種說法是,根據鄭洞國回憶、相關學者和地方黨史辦調查,賀聲洋是因為執行立三路線被黨內嚴厲處分,不久得了肺病,之後離開了蘇區。賀聲洋先是回到老家,在此期間動員父親將田產山林的一部分無償分給農民。之後他前往上海,改名賀靖亞,以賀佛為筆名,從事翻譯寫作工作。他撰寫了《論日俄戰爭》等著作,翻譯布柳赫爾的軍事著作、高爾基《我的大學》等,期間一直與中共黨組織保持著聯繫。1938年,在上海病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賀聲洋被追認為革命烈士[7][8]。
Remove ads
家庭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