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賴納爾伽瑪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赖纳尔伽玛
Remove ads

賴納爾伽瑪(Reiner Gamma),是一個位於月球風暴洋賴納爾隕石坑以西的反照率特徵,其中心月面座標7.5°N 59°W / 7.5; -59 (Reiner Gamma),總體大小約70公里左右。該特徵的反照率較周圍暗黑的月海表面更高,外形呈一種彌散的、橢圓狀渦旋。與此類似的相關特徵還向東部和西南部延伸,在月海表面形成一些環狀圖案。

Thumb
賴納爾伽瑪反照率特徵的紫外-可見光偽色圖
Thumb
月球勘測軌道器廣角相機所拍攝的賴納爾伽瑪圖像
Thumb
賴納爾隕石坑和馬里厄斯區(Marius areas)

直到最近,賴納爾伽瑪的起源仍是個謎。從歷史上看,尚沒有任何與此有關的特定不規則表面。最近,軌道探測器在智海界海表面也發現了類似的特徵[1]。智海表面的該種特徵正好處於雨海中心的月球背面。同樣,在界海上的這種特徵也位於東方海中點的背面。因此,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特徵可能是形成這些月海時的撞擊所產生的地震能導致的。但遺憾的是,月球背面並沒有此類月海構造(儘管大隕石坑齊奧爾科夫斯基環形山就位於一座環形山的直徑範圍內)。

賴納爾伽瑪的中心特徵酷似鐵屑在磁鐵下形成的磁偶造型。低軌探測器在每個標明的反照率特徵區都探測到了較強磁場。一些人推測,這種磁場和形狀可能來自彗星的撞擊,然而,其真正的原因仍不明朗。

從28公里高度處測得的賴納爾伽瑪磁場強度約為15特斯拉,這是月球上最強的局部磁異區之一[2]。該特徵的表面磁場強度足以構成一個橫跨360公里、厚達300公里微型磁層,該較強電漿區阻擋了太陽風的直接吹擊[3],目前已知太陽風粒子造成了月球表面的暗化,而位於該處的磁場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該反照率特徵為何能倖存下來的原因[4]

在早期弗朗切斯科·馬里亞·格里馬爾迪所繪製的月圖中,該特徵被錯誤地當作一座隕石坑。他的的同事喬瓦尼·巴蒂斯塔·里喬利,則以伽利略之名將它命名為「伽利留斯」(Galilaeus),後該名稱被移用於西北方的伽利略隕石坑

Remove ads

參引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