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司馬賀

美國政治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马贺
Remove ads

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英語: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漢名司馬賀美國學者、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領域涉及認知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公共行政經濟學管理學科學哲學等多個方向。

快速預覽 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 Herbert A. Simon, 出生 ...

為1975年圖靈獎得主,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Remove ads

生平

西蒙的父親阿瑟·西蒙(Arthur Simon)是德國猶太人,電機工程師,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獲得學士,並於1903年遷居美國。西蒙母親的家庭是猶太、路德教派及天主教混合背景,自幼家境優渥,是一名專業的鋼琴家。

西蒙在幼年,受大自己三歲的母系親戚哈洛德啟發甚深。哈洛德·默克爾(Harold Merkel)是西蒙母親之弟,這多少也影響西蒙未來選擇以人類行為為終生治學之標地。西蒙自幼熟讀經濟學家理察·伊利的經濟學書籍,於1933年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挪威經濟學家特里夫·哈維默與荷蘭經濟學家特亞林·科普曼斯,194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博士,1949年被聘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其與前輩古利克(Luther Gulick)及同輩沃爾多(Dwight Waldo)的爭論亦在學術上留下重要的一頁。

西蒙不僅僅是一個通才天才,而且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者。他是現代許多重要學術領域的創建人之一,如人工智慧信息處理決策制定解決問題注意力經濟組織行為學複雜系統等。他創造了術語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足夠滿意英語satisficing,也是第一個分析複雜性架構(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的人。

西蒙的天才和影響使他獲得了很多榮譽,如:1975年的圖靈獎、197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986年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1993年美國心理學會的終身成就獎。

西蒙對中國大陸學術界有較深影響。 「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堅冰後的1972年7月,赫伯特·西蒙作為美國計算機科學代表團成員首次訪問中國,後多次訪華交流講學及合作研究。其中文名字司馬賀,即是他1980年作為美國心理學代表團成員第二次訪華時所起,其本人70多歲的年齡開始學習漢語。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

Remove ads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