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走進新時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走進新時代》是中國大陸的一首「主旋律歌曲」,創作於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夕。由蔣開儒作詞,印青作曲,由張也在1997年9月19日的「繼往開來」慶祝十五大召開文藝晚會中首唱[1][2],採用民歌曲風。旨在歌頌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3]

創作背景

1996年末期,深圳市羅湖區邀請蔣開儒為香港回歸撰寫共計10首的組歌,前9首很快便告完成,蔣開儒想用組歌第十首歌頌中國共產黨,並為自己定下「不僅黨內能唱,黨外也能唱;國內能唱,國外也能唱」的標準,但兩個月後仍無靈感[4]

1997年鄧小平逝世後,曾創作《春天的故事》的蔣開儒在與友人交談時,對「小平都走了,《春天的故事》還能唱多久」這一問題表示擔憂。同年5月29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發表五二九講話,明確「一定要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5月30日講話內容發布,蔣開儒當晚在日記中寫下提到《東方紅》和《春天的故事》的三句詞,成為《走進新時代》的雛形[5],但最初完稿時的題目為《中國有幸》,且因主題仍是香港回歸,首句為「掃除歷史塵埃,結束民族悲哀」[4]

1997年8月,羅湖區決定用《中國有幸》為十五大獻禮,中國中央電視台領導在審核時要求將歌詞改成喜慶色彩的詞句。蔣開儒將歌詞修改後,中央電視台又邀請當時在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任職的印青為新歌詞譜曲,此歌曲也更名為《走進新時代》[4]。印青在接到歌詞當晚完成了第一稿,但認為宏大高亢的旋律難以適應新的黨群關係,便連夜寫出「對親人傾訴般的」第二稿,寫完後本以為第二稿「過於抒情,不夠大氣」的印青在辦公室試唱後得到的反饋是「兩稿都好」,其後聽到辦公室主任哼唱第二稿,遂決定以第二稿曲譜定稿[6]

Remove ads

演出場合

作為一首進入世紀之交的典型紅色歌曲,曾在中國共產黨黨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等多個場合唱響。

改編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