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趙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趙過(?—?),西漢搜粟都尉代田法的主要推廣者。

生平

趙過的生平主要見於班固漢書‧食貨志》以及賈思勰齊民要術》所引崔寔《政論》逸文。

《漢書‧食貨志》說︰「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迺封丞相富民侯。下詔曰︰『方今之務,在於力農。』以趙過為搜粟都尉。」[1]據《漢書‧武帝紀》、[2]《外戚恩澤侯表》、[3]《百官公卿表》、[4]《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5]征和三年六月丞相劉屈氂死後,田千秋在征和四年六月丁巳任相封侯。則趙過被任命為搜粟都尉應該在此時後。但《漢書‧百官公卿表》又說桑弘羊天漢四年由大司農貶為搜粟都尉,直至後元二年由搜粟都尉遷為御史大夫[6]如此,則趙過只能在後元二年接任搜粟都尉。《漢書‧食貨志》的行文,更像是為趙過推行代田法交代當時的政治背景而已。

推行代田法

趙過在任時推廣代田法,將此法傳授給太常三輔轄下百姓,同時大農分配巧手奴婢從事其中,製作農具。附近的二千石長官命令屬下縣令縣長三老力田以及父老中熟悉農事者領取農具,並學習耕田種殖之法。又因為百姓少牛,難以在下雨後及時耕翻田地,前平都縣令光教授趙過用人力挽。於是趙過上奏朝廷,以光為副手,教導百姓合作挽犁耕田。多人時每日可耕三十,少人時每日可耕十三畝,所以田地日漸開闢。趙過首先命令守衛離宮的士卒在宮殿外牆之內、裏牆之外的空地試行,所得的穀物比其他田地畝收一以上。隨後又命有爵位者之家用此法耕三輔公田,又推廣至與邊界接壤的居延城。後來邊境城市、河東郡弘農郡及三輔地區、太常屬下的百姓都熟習代田,付出的力量比以往少而所收穫穀物更多。[7]

東漢崔寔《政論》曾提及趙過推行過一種耬車,「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至今三輔猶賴其利。」崔寔並以此種耬車與當時遼東郡更為笨重的耬車相比。但北魏賈思勰對此不無疑問︰「按三犁共一牛,若今三腳耬矣,未知耕法何如?」[8]

雖然《齊民要術序》說︰「神農倉頡,聖人者也,其於事也,有所不能矣。故趙過始為牛耕,實勝耒耜之利。」[9]把以牛耕歸功於趙過,但牛耕至遲始於春秋時代[10]趙過只是在原已用牛的基礎上有所改進。

Remove ads

著作問題

《漢書‧藝文志》[11]農家有《趙氏》五篇,班固自注說「不知何世」。清代學者沈欽韓懷疑《趙氏》五篇為趙過所作。[12]但班固明確記載趙過乃漢武帝、昭帝時人,所以不能認為趙過是《趙氏》五篇的作者。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