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寮關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寮關係
Remove ads

越寮關係越南語: Quan hệ Lào – Việt Nam)是指寮國越南歷史上及現代的雙邊關係。現代寮國和越南於1962年9月5日建立外交關係,其後又在1977年簽署《越寮友好合作條約》,從而確立了越寮兩國的「特殊夥伴關係越南語Đối tác chiến lược, đối tác toàn diện (Việt Nam)」。寮越友誼也獲得了兩國黨政機關長期的政治宣傳[1]。2019年,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阮富仲訪問寮國時,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對外部部長順通·賽雅佳稱兩國關係「始終是偉大友好、特殊團結、全面合作的關係,沒有任何言語能夠解釋和描述寮越關係的重要性」。[2]目前兩國均為東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不結盟運動東亞-拉丁美洲合作論壇成員國。

快速預覽 寮國, 越南 ...
快速預覽 寮王國, 越南民主共和國 ...
快速預覽 寮王國, 南越 ...
Remove ads

歷史

寮國爲越南西側鄰國,兩國自古齟齬不斷。在陳王朝時期,寮國為哀牢牛吼所統治。據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指出,它們在10世紀至11世紀期間,原是一些獨立的泰族部落聯盟。到陳朝時期,越南曾對它們作出多次征戰。陳仁宗在經歷蒙越戰爭後不久,於1290年(重興六年)農曆二月,計劃親征哀牢。[3][4]1294年(興隆二年)八月,時任上皇的仁宗再次親征哀牢,該次戰事中,哀牢人奮力抵抗,越軍前鋒忠誠王被哀牢圍攻,越將范五老率軍趕到解圍,大破哀牢,陳朝得勝後大肆搶掠,「生擒人畜,不可勝數」。[5]

哀牢受到陳朝入侵後,亦試圖作出反擊,雙方互有攻守。1297年(興隆五年),哀牢攻取撞龍江,越將范五老擊破哀牢人,重奪該地。[5]1298年(興隆六年)十月,陳朝派軍伐哀牢,越將張顯(原為元朝降將)戰死。[5]1301年(興隆九年)哀牢攻沱江,陳朝派范五老率兵抵禦,雙方在芒枚交戰,越軍得勝,擒獲甚眾。[5]

1329年(開泰六年,二月改元開祐)冬,因牛吼人攻沱江,時任上皇的陳明宗決定親征。廷臣陳克終反對出兵沱江,原因是沱江為「瘴地」,地理環境惡劣,行軍困難,不如轉而進攻南方的占城。上皇明宗認為沱江戰情危急,「當急救之」,於是落實攻打牛吼。在該戰事中,牛吼所屬的占昭寨向越軍投降,明宗亦與之共定降約,但越將昭義侯為了邀功,竟擅自攻占昭寨,卻被占昭寨擊敗。幸好上皇明宗的大軍「號令嚴明,威聲遠震」,使敵軍「聞之奔潰」。[6]:408到1337年(開祐九年),陳朝派兵攻打牛吼,越將興孝王攻入鄭旗寨,酋長車焚被斬,牛吼遂被討平。[7]:418

1334年(開祐六年),上皇明宗親征哀牢。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上皇命清化發運使阮忠彥先運軍糧前進,上皇抵達黔州(在乂安省)時,軍勢浩大,哀牢人不願交鋒而退,雙方沒有交戰而作罷。[8]儘管如此,陳明宗仍然命人在山上磨岩刻碑。[9]次年(1335年,開祐七年)九月,上皇明宗患有眼疾,但仍決意再次親征哀牢,原因是「去年親征不果,今年又以疾緩師,天下將謂予怯」。《大越史記全書》提到,上皇命段汝諧為督將,率兵先行。適逢哀牢攻取南戎(乂安屬邑),汝諧認為哀牢軍隊身處南戎,「其衆單弱,擊之必克」,便帶兵沿屑邏江(又作屑邏大江,在南戎)而下。汝諧經過真臘等國時,呼籲各國派子弟入朝,耀武揚威。但越軍與哀牢人交戰時,遇上濃霧,而哀牢人「先伏象馬夾攻」,於是越軍大敗,段汝諧與不少士兵墮水溺死。[10]1336年(開祐八年)二月,上皇明宗從哀牢返回國都昇龍[7]:418此後,陳朝又屢次發動戰爭侵略哀牢。[11]

13世紀末,瀾滄王國成立,瀾滄王國一直與明朝保持著良好的聯繫,明成祖伐安南時,瀾滄也多次配合明軍鎮壓安南。1427年,瀾滄派遣使者到達安南。1432年,黎利親征瀾滄王國。1434年,瀾滄、華潘派遣使者到達安南。次年,瀾滄又派遣使者到達安南,由於當時南掌局勢動盪,黎朝於當年農曆三月設置了兩處防禦使監管瀾滄。[12]

此後,瀾滄王國的近鄰川壙王國(孟潘,越史稱盆蠻、盆忙)曾向要求內附而改為歸合州,但該地酋長仍可世襲管治權,黎氏朝廷亦派人員駐守監察。但在黎聖宗時,川壙獲得瀾滄王國的協助,驅逐後黎朝駐守人員,以圖反抗。聖宗出兵征討,殺死酋長琴公(Khamkong),川壙餘眾只得請降。戰後,聖宗封琴冬(Khamthorn)為宣慰大使,並設置官員管治。[13]川壙王國瀾滄王國聯合,侵擾越南西部邊境。黎聖宗便命黎壽域鄭公路黎廷彥黎弄黎仁孝等率兵,分五路從乂安清化興安等地反攻,追擊瀾滄軍隊,結果得勝而回。[14]據越南史籍所載,越軍在此役中「入寮國城獲寶物,其國王遁走,虜其民,畧地至長沙河(或作金沙河)界,夾偭國(或作緬甸)南邊」[15],亦即從寮國人手上奪取不少財物、人口和土地。

此後,由於後黎朝的長期內亂、鄭阮紛爭南進運動,加之瀾滄王國與西南鄰國的紛爭,越南與寮國的關係相對較為緩和。[16]

Remove ads

1826年,萬象王國國王昭阿努(阿弩)起兵反抗暹羅的統治,寮國各地的酋長也紛紛舉兵響應。昭阿努率軍攻打暹羅的那空叻差是瑪府(呵叻府)、沙拉武里府,但被暹羅擊敗。翌年,暹羅國王拉瑪三世派遣博丁德差攻破萬象,將這座城市洗劫一空。昭阿努只得向越南求援。明命帝同意了這個請求,派遣潘文璻經略邊務大臣前去救援。又派黎德祿阮公近率兵三千,從乂安出發,經川壙鎮寧府)前去,迎接昭阿努到乂安。途中,黎德祿、阮公近派人繪製地圖,送往順化。[17]

1828年,昭阿努聲稱實力已經恢復,希望收復萬象之地。明命帝便派潘文璻為經略大臣、阮文春為副大臣、阮科豪為參贊,率兵三千,經川壙(鎮寧)攻打萬象。但事實上這三千士兵持觀望態度,坐視昭阿努成敗。昭阿努再次被暹羅擊敗,向阮朝朝廷請求支援。明命帝拒絕了他的要求,派兵防守邊境。昭阿努被川壙王昭內擒獲,獻給暹羅。[17]

隨後,暹羅又進攻寮國各部落,寮國各部落不滿,向阮朝求救。明命帝派範文典經理甘露諸事,黎登瀛為參贊軍務,支持寮國各部落同暹羅對抗。範文典一面作書給暹羅統帥博丁得差斥責他,一面分兵三路進軍寮國。博丁得差見越南軍隊強大,作書表示沒有與越南作對的意思,並撤兵歸國。川壙王昭內便要求內附阮朝,明命帝封其為鎮寧防禦使,讓昭內帶著人丁冊及田畝冊上呈阮朝。以其地置鎮寧府(今寮國川壙省),下轄七縣。寮國各部落為求自保,紛紛內附阮朝。明命帝又以同樣手法,在這些地區設置羈縻州府,封部落酋長為土官,將邊境向西擴展,一直推進到湄公河岸邊。[17]

明命年間,越南侵佔了寮國三分之二的領土,在寮國設置有七個府,分別是鎮靖府(今萬象)、鎮蠻府、鎮邊府(皆在今華潘省)、鎮定府(今甘蒙省)、樂邊府(今沙灣拿吉省)、鎮寧府(今川壙省)。其中鎮邊、鎮定兩府隸屬乂安,鎮蠻府隸屬清化。又設置甘露九州,劃歸廣治管轄。[17]明命帝派兵駐守鎮寧等地,把乂安的罪犯流放到這裡進行開墾。

1829年,明命帝以昭內不朝貢為由,派謝光巨領兵前往鎮寧,擒獲昭內,送往順化處死。[18]謝光巨隨即接管了鎮寧府事務,推薦土官昭況、欽撅擔任自己的副手。1830年,謝光巨被召回,但阮朝仍駐軍鎮寧。1832年,昭況被封為鎮寧防禦使,賜名嶠貺;欽撅被封為鎮寧防禦同知,賜名欽闕。暹羅派人招誘二人。1834年,二人率部投降暹羅。在此後暹羅與越南爆發的戰爭中,川壙是雙方長期爭奪的對象。但直到1850年代,暹羅才徹底控制川壙。[19][20]

Remove ads

近現代的兩國關係

Thumb
越南鄰近寮國國境線的胡志明小道

19世紀後半葉,法國逐漸滲入中南半島,並且先後侵占了越南與寮國。[21][22]兩國均於1898年併入法屬印度支那[23]。直到兩國分別於1945年、1954年獨立。[24][25]但獨立後的寮王國實行反共主義,僅與越南共和國建交。儘管日內瓦會議通過了寮國的中立立場,然而越南人民軍依然持續在寮國北部和東南部作戰。自1954年,寮國不斷試圖將北越趕出寮國,但是不管之前的協議和妥協,河內政府始終不願意放棄寮國和巴特寮。寮國至1962年才與越南民主共和國建交。而兩國在1960年底,也淪為了國際超級大國衝突的角鬥場。[26][27]1975年,在蘇聯、越南民主共和國支持下的巴特寮進入萬象推翻了寮王國,越南裔政治家凱山·豐威漢建立了親越南的政權。並與越南在1977年7月18日在萬象簽署了《越老友好合作條約》。[28]之後越南通過增派軍隊、顧問和專家從實際上掌管了寮國,寮國由此成為越南的附屬國[29]。1979年,中越戰爭爆發,中國要求越南撤出寮國。3月21日,越南在《越共中央電賀寮黨成立二十四周年》中再次強調越南完全按照1977年簽訂的《越寮友好合作條約》履行義務[30]。這一局面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出現轉變,越南最終撤回了大部分顧問及90%的駐軍,但兩國仍然維持著密切的高層來往,維持特殊關係。寮國人民革命黨與越南共產黨皆於1986年宣布實行革新開放政策,推行市場化的經濟改革。至2016年底,越南在寮國投資累計達51億美元,主要涉及能源、服務、基礎設施、礦產、金融、農業和林業部門,寮國也是越南最大的投資接受國,而越南長期為則是寮國第三大投資國,僅次於中國泰國[31]

2012年是越寮團結友好年,雙方共同慶祝建交50周年和《越寮友好合作條約》簽署35周年。並同意年內,兩國大力推進政治、經濟和文化社會等所有領域的合作[32]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