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跨大氣層軌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跨大氣層軌道TAO)是圍繞天體的軌道,其軌道的近地點與該天體的大氣層相交。[1][2][3]跨大氣層地球軌道通常使用國際航空聯盟(FAI)定義的 100 公里(62 英里)高的卡門線來區分跨大氣層地球軌道和低地球軌道,但也可以使用美國定義的 50 英里(80 公里)線等高度。此軌道會受到很大的大氣阻力,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導致軌道快速衰減

許多人造衛星已被送入跨大氣層地球軌道,[4]通常是由於運載火箭發生故障導致。此類衛星包括EOS 02和AzaadiSAT,由於SSLV火箭上級故障,它們被部署到76 公里 x 356 公里(47 英里 x 221 英里)的跨大氣層軌道。跨大氣層軌道的實際應用有限,因為放入此軌道的物體會快速發生軌道衰減。其中一個應用此軌道的例子為測試IXV太空梭重返大氣層時的性能。它被發射到76 公里 x 416 公里(47 英里 x 258 英里)的跨大氣層軌道。[5]

火箭實驗室推出高超音速亞軌道試驗電子號(HASTE),能夠發射實驗品至跨大氣層軌道,用作測試不同的衛星性能。

SpaceX星艦的前六次綜合飛行均計劃使用亞軌道,第六次綜合飛行使用跨大氣層軌道,讓箭體能夠在不進行動力反推下重返大氣層。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