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路伯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路伯達,字仲顯金朝官員冀州(今河北冀州市)人。

路伯達性情沉穩敦厚,有長遠見識,學識淵博且擅長作詩,考中正隆五年(1160年)進士,調任諸城縣主簿。後從泗州榷場使補任尚書省屬官,又任興平軍節度副使,入朝任大理司直。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金世宗準備前往上京會寧府,路伯達上書勸諫:「君主以天下為家,怎能只思念舊都?使京城空虛而遠赴舊都巡行,並非謹慎穩重之道。」奏書呈上後,未得到回覆。過了一年,路伯達改任秘書郎,兼太子司經。當時皇孫完顏璟剛開始求學,路伯達因文章和品行聞名,被選為侍讀,不久後因親人去世辭官守喪。恰逢安武軍節度使王克溫舉薦路伯達品行端正,他被起用為同知西京路轉運使事,後召入朝任尚書禮部員外郎兼翰林修撰,朝廷下令讓他與張行簡一起為皇帝研讀臣民的上書。此前,右丞相完顏襄上奏請求將祝賀天壽節的儀式改在九月一日舉行,路伯達上書指出此舉不合時宜,平章政事張汝霖、右丞劉瑋及台諫官員也都認為不可行。朝廷將此事交給尚書省商議,路伯達說:「陛下剛即位,應推行公正、誠信之道。如今更改生日慶典時間,是『不正』;以此欺騙天下人,是『不信』。況且不在恰當時間慶賀,是輕視禮儀而看重財物。」他趁機陳述「正名分、聽諫言」的道理。後來,路伯達升任尚書刑部郎中。世宗問大臣們:「如今用什麼辦法能讓百姓專心農業、增加儲蓄?」路伯達回答:「君主廣施恩德、推行教化,必須從京城附近開始。懇請廢除京城周圍的狩獵禁令,擴大農田面積以彰顯重視農業之本;輕視貨幣、重視糧食,摒棄奢侈、倡導節儉;遵照月令舉行籍田禮,為天下人做表率。這樣一來,百姓不努力務農、糧食不增多,是不可能的。」當時,京城附近的捕獵禁令十分嚴格,從京城到真定(今河北正定)、滄州、冀州,向北延伸至飛狐(今河北淶源),數百里內都是禁地,百姓若偷殺狐兔就會獲罪,因此路伯達特意提及此事。[1]

明昌二年(1191年)他的官爵為中議大夫、太常少卿、上騎都尉、陳留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2]

路伯達多次升遷,任刑部侍郎太常卿,後被授予安國軍節度使一職,不久後改任安武軍節度使。他曾出使宋朝歸來,將所得的二百五十兩黃金、一千兩白銀獻給朝廷,以資助邊防,並上表請求退休,未及上奏就去世了。他的妻子傅氏向朝廷稟報了此事,皇帝讚賞路伯達的忠誠,追贈他為太中大夫,仍將金銀歸還傅氏。傅氏推辭不受,又因路伯達曾修繕冀州學校,便購置信都(今河北冀州)、棗強(今河北棗強)的田地,用田租供養學校。有關部門將此事上報後,皇帝認為傅氏賢德,賜號「成德夫人」。路伯達的兒子有路鐸、路鈞。路鈞字和叔,考中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進士,最終任萊州觀察判官。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