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旺多姆公爵路易·約瑟夫·德·波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旺多姆公爵路易·約瑟夫·德·波旁(法語:Louis-Joseph de Bourbon, duc de Vendôme;1654年7月1日—1712年6月11日),法蘭西王國陸軍將領,通稱旺多姆。他活躍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被普魯士軍事家克勞塞維茲視為當時的一流將領[1]。
旺多姆出身富裕的大貴族家庭,於1672年加入軍隊,在法荷戰爭期間晉升為將軍。戰爭結束後,他成為普羅旺斯總督,後在重盟戰爭表現出色。大同盟戰爭期間,他先在盧森堡公爵、卡蒂納等人麾下服役,直到於1695年成為法軍駐加泰隆尼亞部隊司令,於1697年攻下當地重鎮巴塞隆納。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後,旺多姆於1702年接掌北義大利地區的法軍,收復並進攻多個重要據點。1705年,其與奧地利將領歐根親王對壘,並屢次識破後者意圖,後於次年在卡爾奇納托之戰擊潰聯軍支部。之後,他被調派至法蘭德斯,於1708年騙過馬爾博羅公爵奪下根特等城,但隨後在奧德納爾德之戰因友軍不願介入而戰敗。1710年,他被調派至西班牙,奪下卡斯提亞與亞拉岡地區,致聯軍龜縮至加泰隆尼亞。1712年,旺多姆在備戰時意外去世,時年58歲。
Remove ads
早年
路易·約瑟夫·德·波旁於1654年7月1日出生在法蘭西王國巴黎的貴族家庭[2][3],父親旺多姆公爵路易是法王亨利四世之孫,母親勞拉·曼奇尼是法國首相儒勒·馬薩林的外甥女,他在三個孩子中排行最長[3]。他起初被稱為龐蒂耶夫爾公爵,在15歲父親去世後繼承巨額遺產,並成為旺多姆公爵[3]。1672年,法荷戰爭爆發,旺多姆在蒂雷納子爵麾下參與攻佔萊茵貝格、奧索伊等城[2]。之後,他參與馬斯垂克圍城戰、貝桑松圍城戰、阿爾滕海姆之戰、孔代圍城戰等戰。1677年2月25日,他晉升為准將,參與康布雷圍城戰與伊普爾圍城戰[4]。1679年1月19日,他被任命為普羅旺斯總督。1684年6月,他在盧森堡圍城戰中表現突出。1688年8月24日,他晉升為陸軍中將[4][3]。
1689年,大同盟戰爭爆發,旺多姆先後參與多場戰鬥。1692年,他參與勒茲之戰與那慕爾圍城戰,並在盧森堡公爵指揮的斯滕凱爾克戰役中表現傑出[5][6]。1693年,他轉為在卡蒂納將軍麾下服役,後於10月4日在馬爾薩利亞戰役指揮法軍左翼,率騎兵衝鋒擊潰敵軍右翼,令敵軍被迫放棄54門火砲與數座要塞[5]。1695年,他成為法軍駐加泰隆尼亞部隊司令。此時西班牙軍正包圍帕拉莫斯,並得到英國艦隊支援。旺多姆遂使詐讓英軍以為法國海軍司令圖爾維爾正率艦隊趕來,逼走艦隊後進攻圍城部隊,迫使後者撤退[7][8]。1696年6月1日,他率軍進攻奧斯塔爾里奇,並擊潰黑森-達姆施塔特的喬治率領的騎兵部隊。次年6月12日,旺多姆包圍巴塞隆納。之後,他得知西班牙援軍趕來解圍,遂於7月14日率7,000人夜襲敵軍,洗劫其總部聖費利烏,並致敵軍損失3,000人,而法軍僅傷亡80人[9]。8月10日,巴塞隆納守軍開城投降[7][6][3]。
Remove ads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1年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卡蒂納被任命為北義大利地區的法軍司令,但不久後就因作戰不利被解職[10]。其繼任者維勒魯瓦公爵則於次年的克雷莫納之戰中意外被俘,致法軍雖贏得此役但失去總指揮[11]。3月1日,旺多姆抵達克雷莫納,成為新任司令。其先在阿達河河畔靜候2.5萬援兵抵達,後率2萬精兵離開克雷莫納,於5月12日經蓬泰維科渡過奧廖河,於5月15日經馬內爾比奧渡過梅拉河,然候向右急轉經梅多萊渡過基耶塞河,於5月25日抵達戈伊托,趕在神聖羅馬帝國軍司令歐根親王能阻止前,切斷後者通往蒂羅爾的交通線與解除敵軍對曼托瓦的封鎖[12]。旺多姆迫使歐根親王撤退後,便駐紮在里沃爾托與敵軍對峙。之後,他留下2.3萬人駐防里沃爾托,扼守帝國軍交通線,於7月7日親率2.3萬先頭部隊進軍克雷莫納與卡薩爾馬焦雷,意圖渡過波河,從側翼切斷歐根與摩德納省地區間的聯繫[13]。他與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會師後,於7月14日兵分兩路經克雷莫納與卡薩爾馬焦雷渡河,接著於7月26日在聖維多利亞之戰擊潰帝國騎兵偵察隊,佔領雷焦、摩德納及卡爾皮等地,然後進軍盧扎拉[14]。歐根親王見情勢不妙,撤回部分正面部隊,徑直向盧扎拉推進,於8月15日進攻法軍。旺多姆雖擋下敵軍進攻,然亦損失慘重,令其於下半年不再主動發起會戰[14]。法軍之後佔瓜斯塔拉與博戈福泰等地,奪回其去年丟失的大部分領土,而帝國軍則退守波河右岸,困於米蘭多拉地區[15][16]。
1703年1月4日,旺多姆在斯特拉代拉擊敗新任帝國軍司令施塔爾亨貝格伯爵的部隊,奪取該地要塞,隨後追擊至博爾米亞新堡,於同月11日再敗敵軍,致其損失1,200餘人[17]。5月中旬,他留部分部隊駐守塞基亞河,率20個步兵營與30個騎兵中隊,意圖與巴伐利亞軍在蒂羅爾地區會師[18]。 7月26日,他攻佔特倫托的山區,先後奪下貝爾塞洛、納戈、阿爾科等地,於8月下旬抵達特倫托。然巴伐利亞軍已被逐出蒂羅爾,旺多姆只得向南撤退至倫巴底[19]。與此同時,薩伏依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背叛法國,加入大同盟,旺多姆迅即於9月29日俘虜薩伏依公國大部兵力。10月26日,他在聖塞巴斯提亞諾擊潰趕來的帝國軍,進而蠶食皮埃蒙特與摩德納公國[17][19]。1704年5月7日,旺多姆在特里諾附近擊潰薩伏伊軍後衛,7月20日攻克韋爾切利,俘虜3,600餘人[17]。9月下旬,旺多姆率軍攻陷伊夫雷亞,入侵奧斯塔之谷,斷絕薩伏伊經瑞士與大同盟其他成員的聯繫。10月16日,他在格爾比尼亞諾重挫薩伏依公爵,然後駐紮在克雷申蒂諾[20]。

1705年,旺多姆繼續擴張法軍佔領區,歐根親王見勢不妙決定再次親掌義大利部隊,但法軍仍於5月10日攻陷米蘭多拉[21]。旺多姆將帝國軍攔住後,將前線部隊交由其弟菲利普指揮,親自返回皮埃蒙特召集部隊,並攻陷基瓦索等要塞,將薩伏依公爵再趕入杜林[22]。歐根親王遂率軍前往皮埃蒙特,意圖阻止其盟友薩伏依覆滅。他突破法軍陣地後,推進至羅馬嫩戈,迫使旺多姆趕忙自皮埃蒙特返回,阻擋其推進至杜林[23]。雙方不斷機動對峙,試圖找到敵方的突破點。8月10日,歐根親王借夜色行軍,試圖經阿達河上游突破,但旺多姆於次日發覺後,留下部分部隊交由其弟菲利普指揮,親率部隊迅速推進攔住歐根[24]。8月16日,歐根轉而進攻進攻阿達河畔的卡薩諾,然旺多姆再度搶先其抵達,雙方激烈交鋒後帝國軍被迫撤退[21][25]。旺多姆勝利後並未追擊敵軍,而是轉移至里沃爾托與其弟會合,並因後者未趕來支援而將其解職[26]。之後,雙方對峙兩個月,直到歐根於10月10日迂迴至法軍右方的克雷馬,意圖渡過塞里奧河前往皮埃蒙特或切斷法軍與克雷莫納間的聯繫,但旺多姆搶先一步取道洛迪與皮齊蓋托內,抵達帝國軍對岸,在後者渡河間重創其部[26]。雙方接著繼續對峙,同時旺多姆再奪松奇諾,而歐根親王意識到不可能再與薩伏依公爵會合,渡過奧廖河前往基亞里,然後前往卡斯蒂廖內準備在曼托瓦周邊過冬。然而旺多姆再度趕在歐根親王前面,推進至洛納托擋住其向曼托瓦的路徑,令其只得前往加爾達湖西岸的薩洛附近過冬[26]。之後,旺多姆在曼托瓦過冬,歐根親王則於次年1月返回維也納[26]。
1706年4月19日,旺多姆率軍襲擊雷文特洛伯爵統帥的聯軍,在卡爾奇納托之戰將其擊潰,然後向北追擊其殘部[27]。歐根親王於帝國軍撤退間接掌指揮,向特倫托移動,而旺多姆則轉攻奪下加爾達湖西岸的薩洛[27]。與此同時,英荷聯軍總司令馬爾博羅公爵對低地局勢感到沮喪,並設想南下至義大利,阻止旺多姆繼續擴張法軍佔領區[28]。然而一個月後拉米伊之戰爆發,聯軍在低地大敗法軍,路易十四命旺多姆為新任法軍法蘭德斯軍團司令[29][30]。
Remove ads
1706年8月4日,旺多姆抵達那慕爾,自維勒魯瓦公爵受法蘭德斯軍團之帥印[31]。他視察部隊後,將部隊集中於里耳,意圖救援正被聯軍圍攻的梅嫩城。之後,他將部隊移至德勒河下游,於8月15日自里耳與圖爾奈派出部隊進攻聯軍掩護圍城行動的部隊,並俘虜英軍名將威廉·卡多根[32]。然而聯軍仍攻陷梅嫩,並於10月2日奪下阿特[32][33]。1707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旺多姆部署部隊在蒙斯旁的埃斯蒂訥溪後方,然後向尼韋勒推進,意圖使敵軍認為法軍將直攻布魯塞爾,從而迫使其撤出法佔法蘭德斯[34]。5月26日,法軍抵達戈斯利,同時聯軍亦抵達蘇瓦尼。旺多姆隨即移動至讓布盧,靜候聯軍的行動[35][36]。馬爾博羅公爵見狀,於5月29日撤回布魯塞爾,意圖讓旺多姆主動進攻,但未成功後即於6月1日移動至梅爾德特,在該地無所作為兩個半月[37]。與此同時,法王路易十四於6月至8月不斷自旺多姆的部隊中抽調兵馬至南方增援土倫[37]。馬爾博羅公爵趁機於8月10日出擊,經熱納普迂迴法軍左翼,推進至蘇瓦尼,迫使旺多姆撤退至康布龍。8月12日,雙方幾乎在瑟內夫相遇,聯軍因暴雨緣故進軍漸緩,而旺多姆則謹慎地僅稍微領先敵軍[38]。同日,馬爾博羅公爵下令騎兵部隊進攻法軍,卻被法軍的後衛部隊擋住去路,未能追上法軍[38]。之後,雙方繼續無謂地機動,直到秋季後各自進入冬營[39]。
1708年,法軍法蘭德斯軍團增兵至10萬,王孫勃艮第公爵路易亦加入部隊,致旺多姆喪失全權指揮權,埋下法軍決策分歧之隱患[40][41]。旺多姆起初決定圍攻默茲河畔於伊,意圖誘使聯軍野戰部隊趕來救援,然後在開闊平原藉優越的法軍騎兵擊敗敵軍,但勃艮第公爵最終獨斷要求進攻布魯塞爾[41]。5月26日,法軍推進至蘇瓦尼,後於6月2日抵達熱納普與布賴訥拉勒間扎營,威脅布魯塞爾及魯汶[41][42]。馬爾博羅公爵旋即於次日抵達魯汶附近,雙方停止行動長達一月。7月4日,旺多姆突然急行軍至塞訥河,趕在馬爾博羅前渡過登德爾河,於7月5日奪下根特,而另一支部隊奪下布魯日[43][44]。荷蘭高層與馬爾博羅公爵對此非常沮喪,但隨後因歐根親王鼓舞而重拾信心[42]。

之後,法軍向西推進,直抵斯海爾德河畔奧德納爾德,準備圍攻該要塞。聯軍則急行軍至萊西訥,趕在法軍能阻止前渡過登德爾河,而法軍則移動至北方的哈弗勒[45]。7月11日,聯軍在南方開始渡過斯海爾德河,旺多姆盼在敵軍渡河間打擊其部,但勃艮第公爵路易遲疑不決,並未迅速下令部隊過河,讓法軍喪失良機[46]。同日午後,聯軍先頭部隊渡河後向北,與南下的法軍交火。之後,旺多姆完成陣形部署,親自指揮右翼部隊,而勃艮第公爵指揮左翼。其親下戰場與士兵並肩作戰,起初贏得優勢,但屢次催促勃艮第公爵率左翼進攻聯軍右翼未果,致其部最終被聯軍兩翼夾攻。傍晚,法軍因夜幕與大雨降臨脫險,退至新建的根特-布魯日防線後方[47]。之後,貝里克公爵率法軍增援抵達法蘭德斯,聯軍則準備圍攻法國要塞里耳。與此同時,路易十四下令旺多姆需離開運河後的防線,前去與貝里克公爵會師[48]。之後數月,法軍鑑於聯軍兵強馬壯,始終未與後者爆發主力決戰。同年12月,聯軍經四個月的圍城後佔領里耳;次年1月,聯軍重奪布魯日和根特[49]。旺多姆因法軍在下半年戰事中的頹勢而失寵,且為了不影響王孫勃艮第公爵路易的聲譽,被迫撰寫報告,將夏秋季節作戰的失利歸咎於自身[50]。路易十四之妻曼特農夫人尖銳地評價:「旺多姆先生不會再出征了,至少不是今年.....我們都被此人欺騙了。」旺多姆被解職後,名將維拉爾公爵被任命為新任法蘭德斯軍團司令[51]。
Remove ads
1710年夏,西班牙波旁王朝國王腓力五世在亞拉岡地區的主力部隊兩度遭聯軍重創,被迫放棄亞拉岡地區,並於9月9日撤出馬德里,逃往瓦拉多利德[52][53]。9月17日,旺多姆與諾瓦耶公爵抵達瓦拉多利德,計劃由旺多姆指揮法西聯軍主力,巴伊侯爵坐鎮埃斯特雷馬杜拉,諾瓦耶公爵則在卡斯提亞與聯軍主力對峙[54][55]。10月中旬,旺多姆自薩拉曼卡急行軍至普拉森西亞,然後進軍塔霍河畔的阿爾馬拉斯,摧毀該處的渡河橋梁,迫使史坦霍普伯爵所部向東撤往托雷多,佔領塔拉韋拉-德拉雷納,切斷西班牙的聯軍與葡萄牙軍隊間的路徑[55]。與此同時,聯軍名將施塔爾亨貝格伯爵因法軍突擊隊不斷打擊馬德里周邊的聯軍補給線,被迫於11月下旬放棄馬德里,與史坦霍普伯爵會合後兵分三路撤往加泰隆尼亞[54][56]。12月3日,法軍重新進入馬德里。12月8日,旺多姆在布里韋加追上史坦霍普率領的英軍,並於次日趕在聯軍主力趕到前全殲該部[54]。12月10日,旺多姆在比利亞維西奧薩與聯軍主力爆發戰鬥,迫使後者於次日匆忙撤退,留下所有火砲與輜重撤往加泰隆尼亞[57]。此戰後,聯軍徹底丟失卡斯提亞與亞拉岡,龜縮至塔拉戈納、伊瓜拉達與巴塞隆納三市圍成的三角區域[57]。之後兩年,旺多姆在加泰隆尼亞等地與聯軍交鋒,但均未取得過多進展。1712年6月11日,旺多姆在比納羅斯因食物中毒去世,享年58歲[58][59]。
Remove ads
個人
旺多姆被歷史學者視為同性戀,且其家族亦有數名成員被認為是同性戀或雙性戀,如其祖父塞薩爾·德·旺多姆與其弟菲利普·德·旺多姆[參 1]。其同代人如聖西門公爵認為,他一生「插入」的次數遠多於其他人,其隨從與副官總是滿足其慾望。他的性取向廣為人知,致許多尋求其贊助的男人常向其獻殷勤[60]。1678年,他與格拉蒙公爵、塔拉爾公爵等人創立㚻姦俱樂部。1681年,法王路易十四的私生子韋爾芒杜瓦伯爵路易加入該組織。次年,路易十四發現後大怒,僅管其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亦是同性戀,但他仍無法容忍其子離經叛道的行徑,將兒子、孔蒂親王等人逐出宮廷,但旺多姆並未受影響[參 2]。
他在今芳登廣場所在地曾有座宅第,因其內常有同性戀活動,亦被同代人稱為「索多瑪賓館」。其好友尚-巴蒂斯特·呂利,同為同性戀,創作的歌劇《艾西斯與加拉提亞》即在該處首演[60]。同代人稱,其常前往其在阿內特的城堡,而附近的農民會在他外出打獵時在樹林裡等候他,希望經性服務得到報酬[60]。根據記載,他患有梅毒[參 3]。1710年5月15日,他與瑪麗·安妮·德·波旁成婚,但未誕下子嗣[參 4]。
Remove ads
註腳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