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車臣分離主義勢力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Remove ads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車臣語Нохчийн Республик Ичкери羅馬化:Nóxçiyn Respublik Içkeri,俄語: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Ичкерия)是1991年由高加索穆斯林車臣建立的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其政府稱為車臣伊斯蘭政府。在該共和國主張的領土遭俄羅斯聯邦占領前,僅得到過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承認,政治上勢單力孤,該共和國後被普丁領導第二次車臣戰爭摧毀,車臣重新併入俄羅斯。

快速預覽 車臣共和國(1991年—1994年)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1994年至今)Nóxçiyn Respublik Içkeri(車臣語)Чече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Ичкерия(俄語), 地位 ...
Remove ads

「伊奇克里亞」(俄語:Ичкерия羅馬化Ičkérija)是舊時對車臣東部靠近達吉斯坦的地區的泛稱,這個名字來自車臣東南部的伊斯卡克河。該術語在1836年波洛上校所出的一份俄語文件中首次被提及為「Iskeria」。當地傳統的伊萊什(illesh)或史詩傳說講述了古代車臣部族與其庫梅克卡巴爾達霸主之間的衝突。

Remove ads

歷史

成立

杜達耶夫為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第二任黨委書記,車臣獨立期間的第一任總統。1991年10月27日,杜達耶夫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正式宣告退出蘇聯共產黨,並正式宣告車臣獨立。

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進攻車臣的俄羅斯軍隊被擊敗,車臣保住了獨立地位。

1996年,杜達耶夫死於俄羅斯空軍的空襲。

1997年,阿斯蘭·馬斯哈多夫當選車臣總統。

政權垮台

1999年8月,由於一些車臣武裝分子進攻鄰近的達吉斯坦共和國而時任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僅口頭譴責,並未採取實質行動阻止,時任俄羅斯總理普丁宣布車臣總統馬斯哈多夫和車臣議會非法並派兵進攻車臣,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車臣軍隊於2000年被俄羅斯軍隊擊敗,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主張的領土全境遭俄羅斯聯邦占領。2003年,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被艾哈邁德·卡德羅夫所領導的車臣共和國取代。

流亡政府分裂

2007年10月,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流亡政權總統多卡·烏馬羅夫另外建立高加索酋長國,由烏馬羅夫自任酋長。高加索酋長國政府嚴格執行伊斯蘭律法,並發動聖戰驅逐非回教徒。但這一行為造成了車臣解放運動的分裂,流亡政府總理艾哈邁德·扎卡耶夫成為了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事實上的元首。

政治

1997年1月,俄羅斯正式承認車臣新任總統馬斯哈多夫的政府,為他與葉利欽的會晤鋪平了道路。雙方在短期條約中同意「永遠」拒絕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解決有爭議的問題,並根據公認的國際原則和規範,建立俄羅斯聯邦和車臣共和國的雙邊「法律」關係。[3]

莫斯科和約》在車臣引起了極大的鼓舞,但是獨立的關鍵問題並未解決,直到2001年底,但是在車臣巴薩耶夫部隊入侵達吉斯坦共和國之後,莫斯科於1999年取消了和平條約。俄羅斯軍隊發動第二次車臣戰爭,次年占領了整個車臣。俄羅斯於2003年為車臣制定了新憲法,根據該憲法,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聯邦主體之一。

該政權存在期間,一度和塔利班關係密切。2000年,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承認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遭到俄羅斯政府強烈反對。然而繼任總統的馬斯哈多夫則認為塔利班政權屬於「非法」,拒絕了塔利班對車臣獨立的承認。[4]

外交關係

該國在國際上曾是相當孤立的,在其實際控制車臣地區期間僅獲同樣不受國際普遍承認的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自稱為阿富汗合法政府)承認。[5]同時俄羅斯聯邦政府也在外交上施壓,要求各國不要對車臣伊斯蘭政府給予接洽和承認,因而在2001年阿富汗戰爭結束後,各國都表示不會接洽該政權。但由於其他國家多持不干涉政策,實際上在車臣獨立後,來自俄國以外的壓力一直都很小。

喬治亞內戰後,逃亡的前總統茲維亞德·加姆薩胡爾季阿曾在1993年單方面承認該國,然而因其已經被推翻,故沒有法律效力。[6]

2022年10月18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以287:0的票數通過法案,承認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是一個被俄國暫時占領的主權國家烏克蘭語Проєкт Постанови про визнання державного суверенітету Чеченської Республіки Ічкерія[7][8]

流亡的車臣人

據該國流亡政府首腦艾哈邁德·扎卡耶夫表示,該國目前有包括焦哈爾·杜達耶夫營謝赫曼蘇爾營在內的五個志願者營在烏俄戰爭中參與對抗俄羅斯聯邦的軍事行動[9]。此前,俄羅斯聯邦出兵入侵烏克蘭建立了數個傀儡政權,並於2014年至2022年間自稱經公投通過,將大片國際承認的烏克蘭領土併入俄國建制[10][11],烏克蘭支持流亡的車臣人以反抗俄羅斯的入侵。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