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軍階
軍事人員的階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軍階是指軍隊中對不同職務的軍人授予的等級稱號,即區別軍人等級的稱號。軍階將軍人的榮譽稱號、待遇等級和職務因素融為一體,使其兼有調整部隊指揮關係和調整個人利益關係的兩種功能。軍階分為永久和臨時兩種類型,通常所稱的軍階是指前者。
軍階通常分為軍官、士官和士兵三大體系。軍階制度的意義,主要是有利於提高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心,加強軍隊的組織紀律性,方便部隊的指揮與管理,促進正規化建設,對國際聯盟作戰和軍隊間交往也具有重要作用。
漢語詞源
晚清之前,中國軍隊實行武官散官制。1903年,清廷特設練兵處。1904年,練兵處制定各類規章,向慈禧太后提出依照西方的三等九級軍階,制定清軍的軍階體系,以取代武官官銜體制。獲得批准後,清廷持續推進、完善軍階體制。民國初年,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沿襲晚清體系,並陸續制定、完善各類與軍階相關的規章。1917年後,因政局動盪,北洋政府未再改動軍階體制。至此,三等九級軍階制中的軍階漢語稱號全部確定下來,沿用至今[1]。
相對具體軍階的漢語稱號,「軍階」(Rank)一詞在漢語裡出現較晚。清末出現過「官階」、「品目」、「品級」、「等級」、「等差」等稱呼。中華民國成立後,南京臨時政府稱呼其為「官佐士兵階級」,北洋政府稱呼為「軍官佐士兵等級」,1928年後的國民政府則稱呼為「軍官佐及士兵等級」,一般簡稱為「軍階」。在國民革命軍時期也使用階級、軍階等稱呼,但也出現過「軍銜」等非正式稱呼。
目前,中華民國國軍依中華民國法律仍使用「軍階」,而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軍銜」。香港、澳門二地對此沒有特別的區分,新加坡也使用「軍銜」稱呼其軍中等級。
Remove ads
世界各國現代軍階級別名稱彙總
(以下軍階按地位由高到低排列)
士官長(部分國家)
註:各國分級各有不同
部分國家現行陸軍軍階體系比較表
為了幫助了解不同國家間的軍階比較,在這裡使用北約軍人等級符號(NATO codes for grades of military personnel)。這個代號是建立用來規範北約各成員國在特定聯合行動時的軍銜和指揮系統,雖然一些特定軍階高於他國應該同級的情況常常發生。軍官軍階是由OF-1到OF-10;OF(D)是一個特殊的分類,代表等待委任中的軍官訓練生。其他軍銜(士官)是由OR-1至OR-9。美軍的准尉(Warrant Officer)介於軍官和士官之間,是一個獨立的軍階體系,並沒有相對應的北約代號。這個系統不應該與美軍的工資等級系統混淆。雖然北約之外的國家的指揮系統結構並不完全與北約系統相對應,不過這個代碼仍然能提供有用的粗略比較。
部分國家現行海軍軍階體系比較表
- OF-10為戰時軍階
部分國家現行空軍軍階體系比較表
- OF-10為戰時軍階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