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辛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辛術少年聰明,有見識和氣度,以司空胄曹參軍為起家官,天平二年八月甲午(535年10月2日),東魏發動百姓七萬六千人在鄴城新建宮室,辛術與僕射高隆之共同主管營造[1],辛術有構思條理,百工之事都能成功,兩度升任尚書右丞,外任清河郡太守,行政以才能而出名。高洋繼承霸府,普遍調換太行山以東各郡太守,特別下文書徵召辛術出任并州長史,當時只有高陽內史李繪和辛術兩個人受到特別徵召[2],辛術因為給父親辛琛守喪而離職。清河郡父老數百人拜謁京城請求為辛術立碑歌頌功德。辛術與尚書左丞宋游道、中書侍郎李繪等人共同前往晉陽,辛術和李幼廉等六人常常在高洋的私人住宅中,號稱館客,都受到上客之禮對待[3][4]辛術屢次升任散騎常侍[5][6]。
武定五年(547年)[7][8],侯景反叛東魏,辛術於武定六年八月庚寅(548年9月19日)出任東南道行台尚書[9][10],封江夏縣男,與高岳等人擊敗侯景,生擒蕭淵明,升任東徐州刺史,出任淮南經略使。北齊天保元年(550年),侯景徵收長江以北地區的租稅,辛術率領各路軍隊渡過淮河攔截侯景的軍隊,焚燒侯景的稻穀數百萬石。辛術回到下邳鎮守,百姓隨辛術北渡淮河的有三千多家。東徐州刺史郭志殺死太守,齊文宣帝高洋聽說後,敕令辛術從今以後所統帥的十餘州眾人有犯法的,如果是刺史犯法要先啟奏朝廷,刺史以下的官員則先處理再上奏。北齊的行台兼管民政,就是從辛術開始。安州刺史、臨清郡太守、盱眙蘄城二鎮將犯法,辛術都上奏將他們處死。睢州刺史及所部太守都犯了死罪,朝廷將他們的奴婢百口以及資產全部賜給辛術,辛術三次推辭不被允許,辛術就將奴婢和財產送給有關部門,不再過問。邢邵聽說,給辛術寫信說:「昔日鍾離意說:『孔子在盜泉忍受饑渴』,就把珠玉扔到地上,您現在能夠如此,可以說是不同時代的同一行為。」[11]天保三年三月戊子(552年4月29日),齊文宣帝詔令清河王高岳、司徒潘相樂和行台辛術率領軍隊南征[12][13]。等到王僧辯擊敗侯景,辛術前往招引安撫。當時王僧辯派陳霸先帶兵去廣陵接受郭元建等人的投降,又派使者去安慰他們。這時正好是侯子鑒渡江逃到廣陵,他對郭元建說:「我們這些人,是南梁的宿敵深仇,有什麼面目再見到梁朝的君主!不如投奔北方,還可以返回故鄉。」於是這些人全都向北齊投降,南梁的城鎮相繼歸附北齊,前後有二十三州,辛術於是移軍鎮守廣陵。當陳霸先行軍抵達歐陽的時候,辛術已經占據了廣陵[14]。天保三年(552年)四月壬申,辛術從廣陵將傳國璽送到鄴城[15][16],齊文宣帝拿著傳國璽告祭太廟。傳國璽就是秦朝時所制,四寸見方,上紐盤龍交錯,文字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西漢和東漢相傳,又傳到曹魏和西晉。晉懷帝司馬熾敗亡,傳國璽被劉聰獲得。劉聰敗亡,傳國璽又被後趙獲得。後趙敗亡,晉穆帝永和年間,濮陽郡太守戴僧施得到了傳國璽,派遣督護何融送到建鄴。經歷劉宋、南齊、南梁,南梁敗亡後,侯景得到傳國璽。侯景敗亡,侍中趙思賢攜帶傳國璽從京口渡過長江,投奔南兗州刺史郭元建,遇到賊人,趙思賢的隨從將傳國璽丟棄到草叢中,等到了廣陵才告訴郭元建,郭元建找到傳國璽,送交辛術,所以辛術將傳國璽進獻給北齊朝廷[17][18]。天保三年五月,齊文宣帝派潘樂、郭元建率兵去包圍秦郡,辛術進諫說:「我朝現在和湘東王蕭繹之間和睦友好,信使往來不絕。陽平是侯景的地盤,拿下它是可以的。現在王僧辯已經派嚴超達去守秦郡,從道義上說怎麼能再去爭奪這個城市?而且現在正當雨季,地上積水,不如班師回朝。」齊文宣帝不聽。陳霸先命令別將徐度帶兵去協助秦郡的防務,要求他們固守城池。北齊軍隊有七萬之眾,攻打很猛烈。王僧辯派左衛將軍杜崱去救援,陳霸先也親自從歐陽趕來會師。他們和郭元建在士林大戰,把郭元建打得慘敗,斬下首級一萬多,俘虜了一千多人,郭元建收拾殘兵敗將向北逃竄。南梁因為雙方還在講友好,互通信使,所以就沒有窮追不捨[19][20][21][22][23]。不久辛術被徵召出任殿中尚書,兼領太常卿,仍與朝廷賢士議定律令,升任吏部尚書,食干南兗州梁郡[24][25]。
東魏遷都鄴城之後,負責吏部銓選官員的知名人物有四個人,各有得失,未能盡善盡美。高澄年輕豁達開朗,缺點在於粗疏;袁聿修謹慎忠厚,缺點在於過細;楊愔風流敏捷,取人失於浮華。只有辛術崇尚貞堅清白,以才能取士,力求名副其實,新老官員都加以舉薦,管理倉庫的有才能也給提拔,門第高低貴賤都不遺漏。考查四個人前後銓選衡量,以辛術最為公允適中[26],很為當時稱讚推崇。天保末年,齊文宣帝曾經命令辛術選拔百名官員,參選的有兩三千人,辛術品評士子,人們沒有怨恨誹謗,他所提拔的人,後來也都顯貴[27][25]。
辛術品德清廉,很少奢侈的欲望,對於公職十分勤勉,未曾有懈怠,指揮軍隊有威嚴,管理百姓施行仁政。辛術年輕時喜歡文史,晚年更加勤於學習,即便在行軍途中也是手不釋卷。等到平定淮河以南,辛術對所有的物資秋毫無犯,只是大量收集典籍,大多是劉宋、南齊、南梁時的好版本,收集了一萬多卷書,還有顧愷之和陸探微等人的名畫,王羲之和王獻之以下的書法也為數不少,全部不上交官府,收入自己的家。回朝之後,辛術多用收集的典籍名畫饋贈權貴,輿論因此鄙視他。天保十年(559年),辛術去世,虛歲六十。皇建二年(561年),朝廷贈予辛術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青州刺史[28][29]。
Remove ads
其他
家庭
- 辛琛,北魏龍驤將軍、南梁郡太守、揚州征南府長史
- 辛悠,北魏侍御史
- 辛俊,北魏山南行台郎中
- 辛休,早逝
- 辛脩,早逝
- 辛閣卿,北齊尚書郎
- 辛衡卿,隋朝倉部侍郎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