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辛那赫里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辛那赫里布(𒀭𒌍𒉽𒈨𒌍𒋢,阿卡德語:Sîn-aḫḫē-eriba,希伯來語:סנחריב[2],約前745年—前681年10月20日)為亞述帝國的國王,也是薩爾貢二世之子。
簡介
辛那赫里布是新亞述帝國極盛時期的國王,其父薩爾貢二世在對外作戰中陣亡,可想而知其早期統治伴隨戰火。他攻占並焚燒了75座城市,人和財物都被擄走,並且辛那赫里布曾經於前689年毀壞過巴比倫。然而他在攻打猶大時遇到鼠疫而元氣大傷。
在征服活動結束後,辛那赫里布將重心放在城市建設上,他將現代城市摩蘇爾附近的尼尼微設為亞述的首都[3]。
關於聖經的記載
尼尼微皇宮有70多個房間,外牆幾有三公里長。牆上遺留著燒焦了的雕刻,上面記著各場勝仗及其他功績。但它們大多已損毀不堪。萊亞德快要離去時發現了一個保存得很好的房間,牆上展示的浮雕描述一個堅固城遭敵軍攻陷,御駕親征的國王坐在城外一個寶座上,俘虜在他面前列隊走過。國王的上頭刻了一些以亞述文寫成的字,專家們將這句話譯作如下:「世界的王亞述國王西拿基立(辛那赫里布)坐在尼米杜寶座上,檢閱從拉吉(奪得)的戰利品。」
今日可以在大英博物館看到這個展品和銘刻。銘刻與聖經列王紀下18:13,14所記載的歷史事件十分吻合:「希西家王十四年,亞述王西拿基立上來攻擊猶大的一切堅固城,將城攻取。猶大王國國王希西家差人往拉吉去見亞述王,說:『我有罪了,求你離開我;凡你罰我的,我必承當。』於是亞述王罰猶大王希西家銀子三百他連得,金子三十他連得。」
考古學家也在尼尼微的廢墟發掘到其他銘刻。關於西拿基立王進攻猶大,以及希西家進貢一事,這些銘刻提供進一步的細節。萊亞德寫道:「在歷史證據方面,最一致的記錄之一也許是希西家要付出的黃金數量,三十他連得。在兩項完全獨立的記載中,這個金額不謀而合。」協助解釋亞述文字的亨利·羅林森博士宣告,這些銘刻表明「(西拿基立)在歷史上的地位是無可置疑的」。此外,萊亞德在他所著的《尼尼微與巴比倫》[4]一書中問道:「在一堆焦土和垃圾底下竟是尼尼微的所在地,在這裡不但找到希西家和西拿基立交戰的歷史記載,而且記錄是寫於事件發生的時候,執筆者更是西拿基立本人。這項記錄證實聖經甚至在細節上也準確無誤。在發掘到這些銘刻之前,有誰會相信這件事呢?」
Remove ads
西拿基立所載的某些細節與聖經的記錄並不一致。例如,考古學家艾倫·米勒德評論說:「最顯著的事實載於『西拿基立記錄』的最後部分。希西家『隨後』差遣使者『到尼尼微去』,將所有貢物送給西拿基立。亞述大軍沒有按照慣例在戰勝後將貢物帶回尼尼微去。」但是聖經則表明:亞述王回到尼尼微之前,希西家已獻上了貢物。(列王紀下18:15-17)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為什麼西拿基立沒有誇耀自己攻陷猶大國首都耶路撒冷的戰績,好像他在攻陷猶大的堡壘拉吉後所行的一樣?三位聖經執筆者向我們提供答案。其中一位以目擊證人的口吻寫道:「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有一天,他在他的神尼斯洛的殿裡跪拜,他的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薛用劍把他殺了,二人逃到亞拉臘地去。他的兒子以撒哈頓接替他作王。」[5]但這個猶大國單方的說辭,也引起學者不少質疑:畢竟如果真是猶大國獲得如此輝煌的勝利,希西家大可趁勝追擊,甚至反過來驅逐亞述,根本再無後來長期卑屈納貢稱臣的義務(聖經後續有提及事後希西家繼位者瑪拿希被擄到亞述,當時有可能猶大國已經淪為附庸),儘管這場大勝的權威性證據大有人在,如希羅多德的著作(他認為是鼠疫重創亞述軍隊)。 最接近的真相可能是類似埃及與西台的卡迭石戰役或隋煬帝征高句麗那樣,亦即西拿基立的部隊遭遇猶太人相當強烈之抵抗而損失慘重;而猶大國雖然重創亞述攻勢,但畢竟總國力不如對方而無法承擔長期戰爭消耗,基於長遠考慮,最後亞述軍遂與猶大國私下達成協議,由猶大國稱臣納貢收場。然後雙方都在自己的歷史與宗教文獻上大肆吹噓,將之美化為己方獲得了大勝。
因此米勒德在他所著的《聖經時代的珍寶》[6]一書中總結說:「我們沒有理由懷疑這項記載,⋯⋯可理解的是,西拿基立絕不會將這次慘敗的經過記錄下來給繼位的君王閱讀,因為這會大大削弱自己的威望。」相反,西拿基立企圖使人以為他成功征服猶大,希西家繼續臣服於亞述,並向尼尼微進貢。
評價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