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麥可·瑞德

美國籃球運動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迈克尔·里德
Remove ads

麥可·瑞德(英語:Michael Redd,1979年8月24日),生於俄亥俄州哥倫布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快速預覽 No. 22 – 退休, 位置 ...
快速預覽 世界大學運動會獎牌記錄, 代表 ...
Remove ads

學院生涯

瑞德身高為198公分,體重98公斤,在學校和職業生涯中都場上位置為得分後衛。在大學時代他是俄亥俄州立大學籃球隊的進攻發動者,三年的平均得分分別是21.9分, 19.5分和17.5分。瑞德在大四時參加了2000年NBA選秀,在第二輪被公鹿隊選中。

NBA生涯

2000–2011: 密爾瓦基公鹿

在他的新秀賽季中,瑞德作為NBA全明星球員雷·艾倫的替補並沒有馬上在球隊有所作為。但不久就發現瑞德在訓練中所展現出的能力足以對抗雷·艾倫,「大狗」葛倫·羅賓森和其他的隊友。當時的公鹿隊總教練喬治·卡爾給了他更多的上場機會。瑞德並沒有讓球隊失望,賽季中他取得了場均11.4分,44.4%的3分命中率。一個賽季後過後的2001-02賽季,他的場均得分漲到15.1分而3分球命中率依然有43.4%之高。最耀眼的一次是這那一賽季2002年2月20日和休士頓火箭的對陣中,瑞德在第四節命中了8個三分球,這一成績也成為了NBA紀錄。2002年10月,達拉斯獨行俠試圖以為期四年值1200萬美元的合約吸引其加盟,但最終瑞德還是選擇留在了公鹿。在2003-04賽季,雷·艾倫轉投西雅圖超音速,瑞德逐漸成為了球隊的絕對核心球員,平均每場貢獻21.7分並且首次入選了NBA全明星賽。

Thumb
在2005年11月的一場比賽中柯比·布萊恩防守瑞德

在2004-05賽季之後,瑞德和公鹿隊簽了一份6年價值9100萬美元的新合約,瑞德同時也放棄了去克里夫蘭騎士與聯盟小皇帝雷霸龍·詹姆斯並肩作戰的機會。

在2006-07賽季,瑞德取得了職業生涯最好的一個賽季。他以場均26.7分,並拿下職業生涯最高的57分的優勢創造了公鹿隊的最高紀錄。

密爾瓦基公鹿在2009年1月25日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當時他們得知瑞德左膝蓋撕裂的ACL和MCL會缺席整個賽季。瑞德錯過了2008-09賽季的剩餘時間。

瑞德返回公鹿隊開始2009-10賽季,但在2010年1月10日與洛杉磯湖人隊的比賽中,他用將近一年前受傷的膝蓋再次撕裂了ACL和MCL。第二天宣布他將在整個賽季的其餘時間再次報銷。

2011年3月28日,瑞德在受傷14個月後得以重返公鹿,並錄得四次助攻。2011年3月30日,瑞德對陣多倫多暴龍,自傷愈復出以來首次進軍NBA。瑞德在2010-11賽季打了10場比賽。當他離開密爾瓦基時,他在過去的11個賽季中平均每場得到20分。

2011–2012: 鳳凰城太陽

鳳凰城太陽簽約瑞德到一年的合約於2011年12月29日,瑞德做了他的首次亮相鳳凰城於2012年1月12日,在輸給克里夫蘭騎士得到14分。雷德於2012年2月7日回到密爾瓦基,在擊敗公鹿的比賽中得到14分。他受到人群的熱烈歡迎。 2012年3月18日,瑞德在對陣休士頓火箭的比賽中獲得了賽季最高的25分。

2013年11月6日,瑞德正式宣佈退休。[1]

美國國家隊生涯

瑞德經常出現在美國國家籃球隊青年級別的球隊中,但是現在也擁有了代表美國國家隊出戰的紀錄,首次代表美國奧運隊參賽。2008年,他參與夢幻八隊並奪得金牌。

宗教信仰

瑞德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在他簽了一份大合約後為他的父親購買了一座教堂[2] 教堂的新名字叫做「Philadelphia Deliverance Church of Christ」建造在他的家鄉哥倫布。

所獲榮譽

  • NBA全明星 第三陣容: 2004年
  • NBA全明星賽: 2004年
  • 持有的NBA紀錄單節進三分最多個 在(2002年2月20日對休士頓火箭的比賽中投中8個)。
  • 贏得俄亥俄州最有價值球員,在公鹿隊贏得同樣的榮譽。
  • 全美大學籃球第一陣容。
  • 季後賽最高得分40分,2006年4月29日對壘底特律活塞
  • 受邀參加美國奧運籃球隊。
  • 公鹿隊歷史第二高單場得分,2006年11月11日對壘猶他爵士所得57分。
  • 2006-07賽季跟隨吉爾伯特·亞瑞納斯柯比·布萊恩後第三位兩場比賽個人得分突破50分,分別是對陣猶他爵士的57分和對陣芝加哥公牛的52分。

NBA生涯數據

更多資訊 籃球數據縮寫說明 ...

NBA例行賽數據統計

更多資訊 賽季, 球隊 ...

NBA季後賽數據統計

更多資訊 賽季, 球隊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