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迪吉里杜管

管乐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迪吉里杜管
Remove ads

迪吉里杜管(英語:didgeridoo/ˌdɪəriˈd/;也寫為didjeridu,亦有其他變體寫法)是源自澳大利亞原住民管樂器,迄今已有至少一千年的歷史。迪吉里杜管通常為圓柱形圓錐形,長度在1—3米之間,多數約為1.2米(4英尺)長。一般來說,這種樂器越長,其音高就越低;而末端有喇叭形的樂器比同樣長度的無喇叭形的樂器的音調要高。吹奏迪吉里杜管時嘴唇應振動,並採用循環呼吸法,以此發出持續的鳴聲。迪吉里杜管現在在世界各地使用,但仍與澳大利亞原住民音樂的聯繫最密切。

快速預覽 樂器別名, 分類 ...

「迪吉里杜」這個名字並非出自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可能是擬聲詞,該詞最早出現於1908年澳大利亞的《漢密爾頓觀察報》,它提及「did-gery-do(中空的竹子)」。[1]迪吉里杜管在澳大利亞各種原住民語言中的稱呼不一:阿納姆地東北部原住民的Yolŋu語言中稱這種樂器為「yiḏaki」,最近一些人稱其為「mandapul」;阿納姆地西部的Bininj Kunwok語言稱其為「mako」。[2]

Thumb
澳大利亞達爾文的表演人員演奏迪吉里杜管和clapstick英語clapstick
迪吉里杜管的聲音
一種滑動式迪吉里杜管(didgeribone)的聲音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