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迷惑細長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迷惑細長蟻(學名:Tetraponera ambigua)是細長蟻屬的一種,屬於細長蟻迷惑種團(ambigua species-group)。[3] 是爲數不多具有二態性的偽切葉蟻亞科(Pseudomyrmecinae)物種。
Remove ads
棲息地
該物種主要居住於枯枝,但也可以在其他環境中生存,在半乾旱環境中似乎比在熱帶雨林中更常見。
安哥拉、波札那、喀麥隆、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衣索比亞、加彭、甘比亞、肯亞、茅利塔尼亞、莫三比克、納米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索馬利亞、南非[模式產地]、蘇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葉門、辛巴威,阿爾及利亞、埃及、以色列、利比亞。[4][1]
鑑定
在迷惑種團中,該物種的工蟻特徵是其中等大小、相對較小的眼睛(REL2:0.54-0.60)、胸部背廓相對平坦和豐富的立毛。正中額葉的配置、觸角柄節的形狀和體表紋路的細節存在一些差異。正如廣泛分布的物種所預期的那樣,但這種變化似乎具連續性,並且與單一多型物種的假設一致。當然,更詳細的遺傳和表型分析可能會推翻這一判斷。[5]
上顎咀嚼緣有四顆小齒;額部前緣從凸形和鋸齒形到鈍三齒形不等;觸角溝的正中葉橫向擴展並覆蓋大部分觸角插入處;中單眼不存在,或發育薄弱;前胸背板外側亞緣;中胸背板側輪廓或多或少平坦,背部微凸;並胸腹節的背面長度小於後斜面,該兩個表面比其他迷惑種團物種更容易區分;腹柄節粗壯,長度不到高的兩倍;腹柄下突缺失。[5]
表皮呈革狀或點狀且不透明;頭部的後外側角更粗糙的角質層斑塊且變化大;前胸背板的一側有不同數量的弱不規則縱向隆突,延伸到相鄰的中胸背板上。立毛較多(CSC和MSC值),存在於中胸背板和前胸背板上;身體大部分有分散的短柔毛,第四腹節上的短柔毛數量為中等密度(毛髮與毛髮之間的間隙小於其長度)。全身呈淡黃橙色至橙棕色。[5]
![]() | 此章節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 |
(n = 14)。HW 0.61-0.71,HL 0.86-0.99,LHT 0.55-0.63,CI 0.69-0.79,FCI 0.19-0.25,REL 0.41-0.45,REL2 0.54-0.60,SI 0.52-0.60,SI3 0.89-1.07,FI 0.43-0.51,PLI 0.56-0.76,PWI 0.47-0.59,LHT/HW 0.84-0.94,CSC 18-40,MSC 12-44。[5]
分類學
泰勒(Taylor)與麥加文(McGavin)於2020將次異名S. bifoveolata視為有效物種。他們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且描述的小型工蟻與正模標本的胸部和腹部特徵完全匹配。但同時這似乎是第一次發現迷惑細長蟻存在工蟻分化。他們將其稱爲:「一種相當小的螞蟻,小型工蟻體長為3.8-4.2mm(TL:3.8-4.2);大型工蟻體長為4,5-5.0mm(TL:4.5-5.0)。」,沃德(Ward)沒有給出任何跡象表明迷惑細長蟻具有大型工蟻。因此沃德對迷惑細長蟻的工蟻品級分化觀點存在一定疏漏。[6]
泰勒與麥加文於2020將該分類單元視為有效物種。因為赤紅細長蟻的胸部輪廓為三個淺凸形,有相當豐富的立毛,而在迷惑細長蟻的正模標本中,胸部接近扁平,並且很少有非常短的立毛(基於AntWeb.org的CASENT0904033號標本]。迷惑細長蟻的亞種次異名「S. a. rhodesiana」與迷惑細長蟻的特徵是一樣的。他們指出沃德於2006年發表的文章中表明「迷惑細長蟻具有「茂密的立毛」」[5],而他們則指出「迷惑細長蟻和S. a. rhodesiana的正模標本並沒有顯示出茂密的立毛」。AntWeb的CASENT0904033號標本所展示的迷惑細長蟻正模標本標本清楚地顯示出其具有幾根立毛。但由於這是一個較舊的標本,因此自收集以來可能已受到損壞,所以沒有完整的毛髮。依靠該單個模式標本來代表整個物種會導致不正確的結論,因為無法測量物種內的不同體態或檢測單個標本的損害。在重新評估迷惑細長蟻和所有相關體態之前,將赤紅細長蟻作為迷惑細長蟻的次異名是更好的做法。[6]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