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逸夫書院

香港中文大學一所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逸夫書院map
Remove ads

22°25′20″N 114°12′05″E

快速預覽 逸夫書院, 校訓 ...
Thumb
伍宜孫書院望向逸夫書院
Thumb
逸夫書院大講堂
Thumb
逸夫書院門口的「女人腳」

逸夫書院(英語:Shaw College,簡稱SC或者Shaw)是香港中文大學第四所成員書院,也是第一所於中大成立後才創校的成員書院,創立於1986年,創辦人為邵逸夫爵士。逸夫書院坐落於中大校園西北部近大埔尾坑,面向吐露港

Remove ads

歷史

1985年5月,邵逸夫爵士答允捐款1億1000萬港元予香港中文大學以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大學校董會遂議決將新書院命名為「逸夫書院」,並由邵逸夫爵士擔任書院創辦人。同年,大學成立專責小組,處理籌備逸夫書院的事宜。

1986年7月30日,當時的香港立法局正式通過「香港中文大學(宣佈成立逸夫書院)條例」,賦予逸夫書院法定地位。初時,逸夫辦事處設於崇基學院教學樓(現已重建)。

1987年1月12日,逸夫書院在校園建築工地舉行奠基禮,主禮嘉賓為書院創辦人邵逸夫爵士與時任署理港督鍾逸傑爵士;後來,書院校董會議決將每年的此日定為院慶日。同年,時任醫學院精神科學系講座教授的陳佳鼐教授獲委任為書院首任院長,馬臨教授則獲選為書院校董會主席。

1990年3月3日,書院校園正式落成啟用,並由時任港督衛奕信爵士和書院創辦人邵逸夫爵士主持書院的開幕典禮[1]

建築物

在籌備成立此書院之際,大學為此舉行了一個建築設計比賽,最終由中大建築處(今校園發展處)之簡元信建築師(Y.S. Kan)設計方案取得一等獎,並獲採用。而在原來方案中,書院將建造教學樓供工商管理學院使用,最後因資金不足而沒有建造。因此,逸夫書院為大學第一所不設教學設施的書院(往後成立之書院亦如是)。

國楙樓

「國楙樓」原名「第一學生宿舍」,是逸夫書院首座學生宿舍。宿舍於1989年9月正式啟用,分高低座,高座樓高10層,低座高3層,合共提供宿位576個,男女生約各佔一半。首任宿舍舍監為楊鶴強博士及鄧素琴博士。

在入伙初期,由於書院中央石油氣供氣站(近國楙樓)仍未通過驗收,本宿舍浴室及基座飯堂須暫時改用罐裝石油氣,直至1989年12月中央石油氣站通過機電署驗收為止。而由於1991年政府禁止新建含中央石油氣庫的建築項目,因此逸夫的供氣站是中文大學最後一座啟用的供氣站。

1998年1月,李世綸堂捐贈鉅款予逸夫書院,「第一學生宿舍」遂命名為「國楙樓」,以誌善舉,並藉以表彰該堂故族人李國偉李楙昆仲對教育事業的熱忱[1]

第二學生宿舍

「第二學生宿舍」是逸夫書院第二座學生宿舍。宿舍於1992年9月落成啟用,提供宿位289個。首任宿舍舍監為蔡潮盛博士,而目前舍監為劉創馥教授及黃葉芳博士。

1995年10月,書院獲大學撥款委員會資助擴建第二學生宿舍,包括建造低座(原稱為第三學生宿舍)及在高座頂部加建新樓層;工程隨後展開,直至2001年9月完成。擴建後,「第二學生宿舍」分為高、低兩座,中間以天橋相連;合共提供宿位635個。毗連低座的書院籃球場亦同時完工,開放使用[1]

2010年,林健忠博士及何厚煌博士宣佈將會捐贈港幣 1,000 萬元予逸夫書院,藉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以鼓勵逸夫學生更多學習中國歷史。因此,「第二學生宿舍」高座於同年以國父孫中山命名為「逸仙樓」(Sun Yat-sen Hall),而位於「第二學生宿舍」五樓的活動室則將命名為「廖仲愷國際學生交流中心」(Liao Zhong-kai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change Centre)。有關命名建議已獲書院、學生會、宿生會、舍監等接納,並獲大學校董會通過[2]

Remove ads

文瀾堂

「文瀾堂」是逸夫書院的學生活動中心,與一期國楙樓同時啟用。大樓內設有書院院務處、活動室、走讀生舍堂(1995年起成立)及李和聲香港歷史資源中心。在雅群樓南翼的共享學習空間啟用前,香港歷史資源中心位置曾用作書院自學中心(自修室兼小型圖書館,非中大圖書館系統),同樣以李和聲(後來為中大捐贈了和聲書院)命名。

雅群樓

此樓共有兩層,原先全幢用作訪港學人宿舍;但自從大學推展為「334新學制」而設的擴建工程後,南翼改建為共享學習空間(除預留予逸夫學生時段,所有學生均可使用),同時加建一層,並改外牆為玻璃幕牆,而北翼則維持現狀。

逸華樓

因應各大學宿位長期不足,政府於2018年推出「宿舍發展基金」,其中一項工程為加建逸夫書院逸華樓。該宿舍以逸夫書院創辦人邵逸夫夫人方逸華命名,提供宿位300個,由胡周黃建築設計(國際)有限公司設計,華營建築承建,於2022年7月動工,預期2024年尾竣工[3]

院訓

逸夫書院的院訓是「修德講學」,出自《論語·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以孔子這句話為院訓,是要勉勵同學德智並重。只有修養品德,追求學問,兼而行之,修德以居仁由義,講學以溫故知新,兩者兼備,才接近君子的境界[4]

此外,書院的口號是「臻善存德,居高懷仁」,與院訓互相呼應,強調同學在追求卓越之餘仍注重操守,居於領導地位仍懷有仁愛之心[5]

院歌

作曲:林聲翕 作詞:陳佳鼐劉殿爵

  • 歌詞
美哉逸夫書院,環山抱海接天高。
樂哉逸夫書院,絃歌不輟徹雲霄。
慎思明辨,溫故知新,
堅強奮發,莫怕路遙。
致知格物,修德講學,懷大志。
造福人群,努力直須年少。

創辦人

歷任院長

  • 第一任:陳佳鼐教授(1987年-1994年)
  • 第二任:楊汝萬教授(1994年-2004年)
  • 第三任:程伯中教授(2004年-2008年)
  • 第四任:沈祖堯教授(2008年-2010年)[6]
  • 第五任:陳志輝教授(2010年-2020年)[7]
  • 第六任:梁耀堅教授(2020年-)[8]

校董會主席

  • 馬臨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1987年-2011年)
  • 馮兆滔先生(泛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2011年-)

主要建築

  • 文瀾堂(學生活動中心)
  • 雅群樓(北翼仍為教職員宿舍,而南翼已改建)
  • 國楙樓
  • 第二學生宿舍(於2001年分別在頂部及對出空地擴建)
  • 大講堂
  • 逸夫台
  • 禤永明樓(學習共享空間,雅群樓南翼)

宿生會幹事會

按逸夫書院兩所學生宿舍宿規,兩宿各設有一宿生會幹事會(下稱宿生會),每年各由兩宿宿生以內閣形式選舉產生,於每年二月一日履新,任期一年。有別於其他書院,兩宿宿生會皆獨立於任何組織,以統籌活動及宿舍事務。兩宿偶爾舉辦聯宿活動,如聯宿大笪地(後演變為逸夫四大活動之Shawlane)、聯宿送舊(後為逸夫第五大活動級社取代)、聯送籃球比賽(為兩宿宿慶活動之一)。

學生會及學生組織

逸夫書院學生會成立於1990年,乃代表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全體學生的學生團體。本著民主自治的精神,目標是謀求會員福利及維護其合理權益、培養學術風氣、促進同學健全人格之發展、增進其對社會之認識、積極參與社會事務,並以師生治校為理想。

學生會由代表會、幹事會、仲議會及逸夫節拍出版委員會四個中央組織組成,均由逸夫同學每年選舉產生,每屆任期為一年。而在1995年成立的走讀生舍堂亦是學生會的一部分,設有走讀生舍堂委員會,由逸夫走讀生每年選舉產生(其中有若干年無人接任)。[9]

更多資訊 年份, 國宿宿生會幹事會內閣名稱 ...
更多資訊 屆數, 代表會主席 ...

學生會屬下目前有系會12個,屬會17個。另國楙樓及第二學生宿舍均有宿生會組織[19]

逸夫書院學生會迎新營

更多資訊 年份, 籌委會主席 ...

四大活動

除了由學生會、宿生會以及學生會屬下團體舉辦的活動外,逸夫書院學生每年都會舉辦「四大活動」:

  • 一月:逸夫書院週年院慶(包括:Fashion show、晚會、新活動、運動日、千人宴等)
  • 三月:逸夫書院歌唱比賽
  • 八月:逸夫書院迎新營   
  • 十月:「逸夫里」綜合晚會(Shawlane)

「四大活動」均由逸夫書院的學生自行籌組及推行,充分展現逸夫學生的無限創意[20]

更多資訊 年份, Shawlane主題 ...

知名校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