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遷徙新大陸模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遷徙新大陸模型
Remove ads

人類在何時以何種方式遷入美洲的問題,引發了人類學家考古學家巨大的興趣,並且成為幾個世紀以來一直爭論不休的話題。學術界給出了許多古印地安人在美洲定居的模型。現代生物化學技術和考古學的結合,也極大地促進了人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

Thumb
早期人類遷徙和殖民美洲的三個階段圖

目前,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工作主要涉及到以下四個互相關聯的學科:考古學、人類體格學DNA分析學以及語言學。目前,學界大體認可,美洲大陸第一批移民是自白令海峽遷徙而來的亞洲的族群;然而,移民的模式、時間,以及進入美洲的人為何種亞洲族群,至今尚不明確。[1]

近年來,學術界不斷用已經掌握的方法對一些已經建立起來的理論進行進一步證實或者是證偽,這些理論種較為出名的是認為克洛維斯人是第一個到達美洲的人類種群。[2]隨著發現的深入,過去的假設被重新審查並且新的理論隨即被提出。考古證據表明,古印地安人大規模的擴張在上個冰河時期末期,或者更精確地說,是末次冰盛期(Late Glacial Maximum),也就是距今16,500–13,000年前。[3]

Remove ads

各派意見綜述

Thumb
克洛維斯人之前的定居點

遷徙模型在時間上大致分為兩派。[4][5]第一種叫做「短時理論」(short chronology theory),短時理論認為人類第一次從阿拉斯加遷徙至新大陸的發生晚於距今15,000 – 17,000年前,之後展開了波浪式的移民推進(waves of immigrants)。[6][7]第二種叫做「長時理論」(long chronology theory)其認為,第一批人類到達美洲大陸所在的半球時間要遠早於15,000 – 17,000年前,他們認為可能的時間為21,000–40,000年前[8][9],然後才是第二波巨大的移民潮。[10][11][12]

一個引發巨大爭論的原因是,南部美洲和北部美洲的古印地安人定居點在考古證據上的不連續。一個大體上統一的考古學文化在北部和中部美洲被發現,距今至少有13,500年的歷史,考古學家稱之為克洛維斯文化[13]然而,同一時代的南美洲的據點就缺乏這樣的一致性,擁有更大的文化多樣性。考古學家認為,「克洛維斯先至論」和古印地安人時間框架都不足以解釋複雜的美洲石器時代(lithic stage)工具是如何在南美洲出現的。一些理論學家正在尋求一種可以整合南北美洲考古記錄的新的殖民模型。

對美洲土著的基因研究發現,「殖民締造人群」(colonizing founder)可能是單一祖先人群。基於Y染色體微衛星中的美洲單倍型類群Q1a3a(Y-DNA)分叉的時間推算,這個單一祖先人群出現在距今10,000到15,000年前。而這個單一祖先人群的很有可能來自白令海峽[14][15][16][17][18] [19][20]這一點仍然不足以說明,在此之前,抑或其他基因也曾試圖在這片土地上繁衍並且以失敗告終。因為基因測試只能基於現存人口的遺傳信息進行。[19]

當白令大陸橋露出海平面的時候,從東北亞步行至阿拉斯加是相對容易的。然而從阿拉斯加到其他北美洲地區路途卻十分艱難。我們猜測主要有兩個可能的路徑,沿大西洋海岸往南,或者是洛基山脈東側的內陸通道—麥肯錫走廊(Mackenzie Corridor)[17]。在Laurentide和Corilleran冰蓋最大的時候,這兩條道路都是極其容易的。Corilleran冰蓋西起太平洋,東至Laurentide冰蓋,也就是今天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和阿爾伯塔省的交界。地理學證據證明,太平洋沿岸路保持暢通是在公元前21,000年之前和公元前13,000年之後。在上一個冰河時期中最冷的一千年,大致在距今23,000到19,000年之前,冰川使得道路充滿危險。即使使用船隻也十分困難,因為水體中到處都是冰山。況且尚無古代海岸線上有船隻的考古證據。在這段時間以前,這些通路是沒有結冰的。另外,當氣候溫暖的時候,土地上被植被覆蓋,早期古印第安人可以在這裡補充給養,縫補衣服帳篷,以及重置工具等等。[15]海岸線和船隻理論有一個模糊的假設,那就是一個在北美大陸上的古印第安人可能已經不是純粹的陸地狩獵者,而已經習慣於航海或者半航海的生活。[12]另外,「白令人」(北阿拉斯加人)甚至很有可能是由於被上一次冰河期的逼迫下,在20,000年前,向北美內陸和海岸線遷徙,[21]並且留下占據某些特定局部區域的考古證據。然而,除非他們最終在最後一次冰期結束後仍然生存繁衍,不然他們就不能被當作是「締造人群」(founding population)。[22]

Remove ads

陸橋論

也被稱為白令海峽沿岸論(Bering Strait Theory)或者白令陸橋論(Beringia)。自從1930年起,陸橋論被廣泛接受。而早在1590年,耶穌會學者何塞·德·阿科斯塔就已經提出這樣的初步假設。[23][查證請求]陸橋論主張,第一批美洲移民是從西伯利亞來到阿拉斯加。原因則很可能是追趕遷徙的牛群。我們可以通過收集氧的同位素深海泥土的取樣發現,在最後一個更新世,也就是距今50,000-10,000年前,海平面比現在低60米左右。那樣就有一段至少1000英里(1609.344公里)寬的大陸橋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內,那些追逐大型獵物的獵人在距今大約12000年前的時候通過大陸橋到達美洲,並且在距今11000年前最終到達美洲的最南端。

更多資訊 時間(公元前), 白令路橋「大陸橋」 ...
Thumb
Shrinking of the Bering land bridge
Remove ads

基因與血型

學界早在1920年代就指出,在哥倫布到達新大陸前,美洲的絕大部分人口為O型血以及很小部分在北方的A型人口。之後,由Cavalli-Sforza為先驅,開始通過對更早的歷史人口遷徙記錄更深入的統計學和基因學基因學研究。Jacob Bronowski英語Jacob BronowskiThe Ascent of Men英語The Ascent of Men(1973)中這樣說道,

"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第一批來到美洲的一些是來自一個較小且具有親屬關係的O型血人群,然後他們在美洲大陸上繁衍生息,並且向南擴張。之後到來的,同樣是一個較小的人群,但是混合了A型和O型血,來到北美洲。"[25]

現代美洲基因學則主要研究人類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人類粒線體單倍群。基因圖譜顯示兩種迥然不同的基因(genetic episodes),也就是美洲土著和歐洲殖民者的基因。決定前者的基因譜數的是合子的突變和基本單倍型。[19][26][27] [26]由此說明,新大陸上的居民由小部分基礎人群(found population)一開始從白令路橋一步步繁衍而來。[19][16][22]微衛星在南美洲的多樣性和Y種系特異性基因的分布表明,一個特定印地安人在遷徙在美洲的一開始就被孤立起來。[28],其中就包括Na-Dené因紐特人以及阿拉斯加土著。在這些人群中發生了和其他美洲土著人群完全不同的基因突變。前者出現了haplogroup Q (Y-DNA)英語haplogroup Q (Y-DNA) mutations,而後者則多為mtDNA和atDNA突變。[29][30][31]這也就暗示了那些最早到達美洲大陸最北端和格陵蘭的人群是後來的移民而非一開始到達美洲的人群。[32][33]

考古,地理和基因學證據選錄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