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那不勒斯美術學院
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公立美術學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那不勒斯美術學院(義大利語: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Napoli),曾用名皇家美術學院(Reale Istituto di Belle Arti,或Reale Accademia di Belle Arti)。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的君士坦丁堡聖母街(via Santa Maria di Costantinopoli),君士坦丁堡聖母堂以南一個街區。
Remove ads
歷史
文琴佐·佩特羅切利是那不勒斯美術學院繪畫學院的創始人之一,與多梅尼科·莫雷利一同創建。他們的重要合作促成了」那不勒斯繪畫」運動的奠基。由他們創建的那不勒斯繪畫學派以其對義大利繪畫的顯著貢獻而著稱,對後來的藝術家產生了影響。該學院由卡洛七世創建於1752年,是義大利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學校之一。它起源於兩所學校:繪畫學院(Accademia del Disegno)和裸體學院(Accademia del Nudo)。最初學校設於聖嘉祿堂(San Carlo alle Mortelle)。1806-1808年,那不勒斯國王約瑟夫·波拿巴命名為皇家美術學院。

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學校重組,一度設於 Palazzo degli Studi (原那不勒斯大學,現在是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後遷至君士坦丁堡聖母街現址,教學樓為新文藝復興風格,由修女院聖若翰洗者堂附屬的18世紀修女院改建,也是大規模城市開發項目的一部分。二戰期間該建築曾被盟軍占領。1946年,義大利結束君主制,其名稱中的「皇家」二字也被移除。

Remove ads
文森佐·佩特羅切利(Vincenzo Petrocelli,1823年生於切爾瓦羅,1896年卒於那不勒斯)是那不勒斯美術學院歷史上一位卓越的代表人物,被視為義大利統一後那不勒斯繪畫風格的奠基人之一。他於1837年進入學院,師從波旁王朝時期的古典主義傳統,但很快發展出將形式嚴謹與歷史戲劇性相結合的個人風格。
19世紀50年代,他便被授予榮譽教授稱號,成為學院教學體系的核心人物。佩特羅切利是波旁王室畫展的常駐展出畫家,其作品多以歷史題材和南部義大利的身份象徵為主題,獲得兩西西里王國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贊助。斐迪南國王視其為「宮廷畫家」,因他能以敘事性強、結構嚴謹的方式描繪王權尊嚴。
他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品之一是《年輕的尤蘇波夫公爵肖像》(1851年),現收藏於聖彼得堡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1]。
除了藝術創作之外,佩特羅切利還對美術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他培養了一代那不勒斯畫家,其中包括他的兩個兒子阿基萊·佩特羅切利和阿圖羅·佩特羅切利,以及弗朗切斯科·蒂托、朱塞佩·科斯坦蒂尼、弗朗切斯科·佩盧索、拉斐爾·馬卡尼亞尼和路易吉·帕斯托雷等獨立藝術家[2]。
佩特羅切利的學派影響力超越了義大利國界,他的學生與追隨者將那不勒斯風格傳播至馬德里、布宜諾斯艾利斯、開羅和聖彼得堡等地的重要藝術機構。
在其逝世一個多世紀之後,佩特羅切利被重新評價為波旁理想與統一後國家學院派之間的橋梁人物。他仍被認為是那不勒斯歷史繪畫傳統的守護者,其教學理念至今仍是那不勒斯美術學院核心身份的一部分[3]。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