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邪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邪見
Remove ads

邪見巴利語micchā-diṭṭhi梵語mithyā-dṛṣṭi),佛教術語,指不正確、愚昧的見解,為正見的反義詞,通常可以等同於惡見。作為五惡見之一的邪見,特指其他宗教教派提出的錯誤見解。

概論

邪見,為不正確、有害、與不相符的見解,一般來說可以等同於惡見,為正見的反義詞[1],根源為無明[2]。這些錯誤見解可以被歸納為五者,分別為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五類知見,佛教認為這些錯誤見解會妨礙一個人的解脫[3]

五惡見中的邪見,為當時其他宗教教派(外道)的見解[4],特別是佛教同時代六師外道的教義。這些學說違反佛教基本見解[5],認為無有四聖諦、無有因果[6]

詳述

在《發智論》中,將邪見分為謗因、謗果、謗道、謗滅四類,即謗因果邪見和謗道果邪見:

謗因果邪見

  • 無施與,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惡行,無妙行惡行果。[7]
  • 無父,無母。無此世,無他世。無化生有情。[7]
  • 造教造,煮教煮,害教害,殺諸眾生,不與取,欲邪行,知而妄語,故飲諸酒,穿牆解結,盡取所有,守阨斷道,害村害城,害國生命,以刀以輪,擁略大地,所有眾生,斷截分解,聚集團積,為一肉聚,應知由此,無惡,無惡緣,於殑伽南,斷截撾打,於殑伽北,惠施修福,應知由此,無罪福,亦無罪福緣,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皆無有福。[8]
  • 無因無緣,令有情雜染,非因非緣,而有情雜染;[9]無因無緣,令有情無智無見,非因非緣,而有情無智無見。[10]
  • 無力,無精進,無力精進,無士,無威勢,無士威勢,無自作,無他作,無自他作,一切有情,一切生,一切種,無力,無自在,無精進,無威勢,定合性變,於六勝生,受諸苦樂。[11]
  • 一切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是無因無緣。
  • 所受苦樂,非自作,非他作,無因而生。[12]

謗道果邪見

  • 世間無阿羅漢,無正至,無正行此世他世,即於現法,知自通達,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如實知。[7]
  • 無因無緣,令有情清淨,非因非緣,而有情清淨;[13]無因無緣;令有情智見;非因非緣;而有情智見。[14]

註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