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邱海波
中國重症醫學醫師、教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邱海波(1966年10月5日—),男,漢族,河南省新野縣人[1],出生於新疆喀什,中華人民共和國重症醫學醫師、醫學科學家和醫學教育家,1985年7月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2]。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3],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4],東南大學副校長,特聘二級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重症醫學研究所所長。
邱海波畢業於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後他以重症醫學為專業方向,積極推動中國重症醫學學科的建立和規範性發展,其領導的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發展為中國大陸一流學科[1]。邱海波亦在重大突發的災害性事件及公共衛生事件中參與搶救工作,並多次擔任國家醫療專家組組長[5]。
Remove ads
生平
邱海波出生於新疆喀什,父母均來自河南省新野縣,年輕時響應國家「支援邊疆」號召,在新疆定居工作。邱海波幼年時,他的弟弟骨折需要治療,後來找到一位維吾爾族醫生成功救治,自此也令邱海波夢想成為一名醫生。1983年9月邱海波考入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學習,1988年7月畢業後留校,在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現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科工作,任臨床醫生。當時邱海波接診了一個出現高熱症狀的18歲青年,不久後病情惡化,最終不治身亡,屍檢報告提示病因是由膝蓋上小癤子引發的全身感染,導致多器官衰竭[1]。當年醫院開始組建江蘇省第一個加護病房,邱海波也自此開始以重症醫學為專業方向,對重症醫學進行深入研究[6]。
1994年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急診醫學(重症醫學方向)醫學碩士學位;1997年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獲得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外科學(重症醫學方向)博士學位[5],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重症醫學博士。畢業後他放棄在北京協和醫院的工作機會,回到母校附屬醫院繼續工作[1]。1997年擔任南京鐵道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助理,1998年擔任醫院急診及ICU主任,同年6月聘任副主任醫師。2000年,創建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擔任主任。在他的領導下,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為中國大陸排名靠前的醫院專科,在2018年復旦大學「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排名全國第二位;同時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重症醫學科,也成為江蘇省主要的重症患者救治中心[1][7],為全國培養重症醫學骨幹醫生、護士500餘名[8];2002年5月聘任主任醫師,2004年聘任教授。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在多倫多大學做訪問學者,2010年1月任中大醫院副院長,2019年8月任中大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2021年7月,任東南大學副校長[5]。
Remove ads
自2003年起,邱海波多次在重大突發的災害性事件及公共衛生事件中參與搶救工作。2003年SARS疫情期間,邱海波擔任南京病區治療專家組組長,帶領醫護人員創造了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紀錄[7]。在之後的2005年四川省豬鏈球菌病疫情、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汶川大地震、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0年玉樹地震、2011年溫州動車事故、2013年H7N9禽流感疫情、2014年「8.2」崑山爆炸事故、2015年「8.12」天津特大火災爆炸事故、2019年響水爆炸、2021年4月瀋海高速交通事故中,邱海波均參與了搶救工作,並多次擔任醫療專家組組長[5][9]。汶川大地震期間,邱海波和同事連續工作十天,成功搶救300多名傷者[7]。
2020年1月下旬,2019冠狀病毒病在中國大陸開始大規模暴發,湖北省武漢市作為疫情中心,也處於高發態勢。疫情發生後,邱海波被任命為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於1月19日抵達武漢參與抗疫工作[7][10][11],與同期抵達武漢支援抗疫的童朝暉、杜斌、管向東、趙蓓蕾、康焰、姜利、鄭瑞強並稱為「重症八仙」[12]。在漢期間,邱海波一天內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指導患者的救治工作。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時,邱海波每天晚上會研究治療方案[8]。他還參與了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二版到第六版的制定,將他在巡診中發現的俯臥位通氣治療方法寫入診療方案,其方法對所有重症患者有效[7][8]。
在2020年4月武漢疫情趨於緩和後,邱海波以國家級專家團隊成員的身份留守武漢,直至4月26日武漢確診病例清零[13]後,國家衛健委留守武漢的專家陸續撤離武漢,其中包括邱海波。撤離後,邱海波並未返回南京,而是隨指令安排赴黑龍江、吉林指導救治工作,至6月5日返回南京。7月18日,隨著烏魯木齊發生本土疫情,邱海波飛往新疆,指導當地開展疫情防控與臨床救治工作[14]。此後,邱海波又先後前往大連、哈爾濱、營口、瑞麗等多地支援抗疫工作[15][16]。2021年7月20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發生本土疫情後,他於7月25日回到南京參與救治工作,又於8月初前往揚州。9月19日,邱海波接到調令後,赴福建廈門支援當地疫情的醫療救治工作[16]。10月20日,邱海波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甘肅工作組抵達甘肅支援當地救治工作,甘肅專家組在他的領導下擬定了適用於甘肅確診病例的診療方案,對部分普通型患者使用恢復期血漿,減少了患者從普通型向重型發展[17]。11月11日,在大連市發生新一輪本土疫情後,邱海波再赴大連參加疫情防控和救治指導工作,至11月20日返回南京[18]。
2022年3月上海發生本土大規模聚集性疫情後,邱海波作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上海工作組醫療救治專家支援上海抗疫工作[19][20]。
社會兼職
先後擔任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第三屆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首任主任委員;擔任《中華重症醫學電子雜誌》總編輯、《中華急診醫學雜誌》副主編、《中國呼吸與重症監護雜誌》副主編,《重症監護年鑑》副主編,《中華醫學英文版》、《中華醫學雜誌》、《中華內科雜誌》等雜誌編委,《Critical Care》、《Shock》等國外SCI期刊審稿人。同時擔任科技部、教育部、江蘇省科技成果和重大項目評審專家,先後榮獲江蘇省科技領軍人才、江蘇省醫學領軍人才、江蘇省科教興衛優秀重點人才[21]。
作風
邱海波從醫以來,始終在臨床工作中對病人負責,北京協和醫院陳德昌教授曾評價其「一切以病人為先,以病房為家,不計個人得失」。在對重症患者的治療上也嚴格要求自己,嚴格依照流程操作,以確保治療方案的實施萬無一失[22]。而作為教授身份的邱海波對其學生也較為嚴格,在指導研究生修改學術論文方面會重複修改數次[8]。曾經有一名青年醫生剛到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上班不久,由於沒有及時上報患者乳酸增高的危機值,導致病情判斷差點延誤。其後,邱海波嚴厲批評了醫生[1]。
成就
邱海波一直對重症醫學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推動中國大陸重症醫學學科的建立和規範性發展,也參與編撰重症醫學各類規範、指南,共20餘項。此外,他還建立了呼吸功能障礙與呼吸支持關鍵技術規範與推廣,也建立了區域性突發公共事件醫療應急團隊,並輻射全國的快速反應團隊;完成重症醫學網絡平台整體框架的構建,建立「雲重症」平台,運用互聯網+技術下沉到基層醫院,確保讓更多重症患者及時得到治療[5]。其培養的學生遍布中國大陸各地[22]。
作品
- 主編書籍
榮譽
曾先後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蘇五四青年獎章、全國抗震救災模範、全國醫德標兵、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醫師獎、江蘇省「白求恩式衛生工作者」、全省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江蘇省師德先進個人,江蘇省、全國衛生系統以及中組部防治非典型肺炎先進個人等榮譽[7]。
2017年8月1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表彰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白求恩獎章」,邱海波教授被授予「白求恩獎章」榮譽稱號[23]。
2020年2月,入選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名單(重症、創傷、燒傷及整形美容)[24]。3月5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5]。8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給予其記大功獎勵[26]。15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邱海波江蘇「時代楷模」的榮譽稱號[27]。6月19日,獲得由中國中央電視台、現代快報社主辦「2019感動中國·江蘇年度人物」2020特别致敬獎[28];30日,被中共江蘇省委評為「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29]。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及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30]。
2021年10月,獲評第八屆江蘇省道德模範(江蘇省敬業奉獻模範)榮譽稱號[31]。11月7日,獲得全國道德模範榮譽稱號[32]。
Remove ads
家庭
妻子:趙健,現任中大醫院病案室主任助理[33],二人於1994年7月相識,並於同年結婚[34]。育有一子,目前在海外一大學就讀認知心理學和神經學[35]。
軼事
2020年4月,網絡上流傳一張邱海波2月20日和3月30日的對比照片,稱「抗疫專家一月白頭」。對此,邱海波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去武漢時僅帶一件外套,且外套照片顏色有變化,強調「這是曝光度問題」。邱海波還表示也不是沒染髮的問題,強調他從來不染髮[8][3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