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郎窯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郎窑红
Remove ads

郎窯紅,又稱為郎紅,是中國傳統紅之一,為清康熙年間督陶官郎廷極監造景德鎮瓷器時仿宣德紅釉燒制的紅釉新品種,以其姓氏命名。[1][2]

Thumb
清康熙郎窯紅釉觀音瓶(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郎窯紅色澤鮮艷、釉面光亮度強,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因其色澤如初凝牛血般殷紅而又有「牛血紅」之稱。郎窯紅在西方被稱為「sang de boeuf」,即法語中「牛血」之意。其口沿釉層較薄,高溫下銅容易揮發氧化,故而呈現出旋狀白線,被稱為「燈草邊」。由於釉在高溫下自然流淌,越往下釉色越濃艷,形成垂釉。但底足旋削保證流釉不過足,故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1][2]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