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鄭羲(426年—492年),字幼驎滎陽郡開封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人,北魏官員,滎陽鄭氏北祖第六房始祖。

生平

早年

鄭羲是曹魏將作大匠鄭渾的八世孫,曾祖鄭豁是後燕太常卿,父親鄭曄沒有做官,娶長樂潘氏為妻,生有六子,粗野有心志氣力。鄭羲是鄭曄的第六子,文學才能出色,和平年間,被舉薦為秀才,尚書李孝伯把女兒嫁給他,魏文成帝拓跋濬末年,鄭羲出任中書博士[1][2]

平定淮北

天安元年(466年)九月,劉宋司州刺史常珍奇占據汝南投降北魏,魏獻文帝拓跋弘詔令殿中尚書西河公拓跋石擔任都將前往納降,同時撫慰淮汝地區,派遣鄭羲擔任拓跋石的參軍事。到達上蔡後,常珍奇率領文武官屬三百人前來迎接,雙方相見後,商議將北魏援軍駐紮於汝水北面,沒有立即進城。鄭羲對拓跋石說:「軍機大事貴在速決,現今常珍奇雖到,他的意圖不可估量,不如直接入城,奪取城門鑰匙,占據官府倉庫,雖然這樣做並非我們的初衷,關鍵是以完全控制局面為上。」拓跋石聽從了鄭羲的話,於是策馬直入汝南城[3]。城中還有常珍奇親兵數百人,在常珍奇的住宅中。拓跋石占據城池後,思想日益傲慢懈怠,設酒宴嬉戲,沒有警戒防衛的準備。鄭羲對拓跋石說:「我看常珍奇有非常不滿的神色,應整肅軍隊設防,防備突發事件。」當天晚上,常珍奇果然派人燒官府的廂房,想趁著救火時的混亂發難,因為拓跋石有準備才停止。第二天早晨,鄭羲帶著白虎幡去安撫城中居民,民眾的心才安定下來[4][5][6]

天安二年春季(467年)二月,北魏軍隊向東進攻汝陰,劉宋汝陰郡太守張超堅守不出,拓跋石率領精銳進攻,未能攻克,便退兵至陳城項城,商議撤兵回長社,等到秋天再攻擊。將領們心中樂於早早回兵,都稱讚是好主意。鄭羲說:「如今張超驅趕市人,背負百斤的糧食,如同螞蟻聚集在窮苦的城中,性命不能延續一個月,應當安心困守。張超糧食已耗盡,不投降就會逃走,可以抬起腳來等著他們成為囊中之物。如果放棄敵人撤回長社,路途遙遠,張超必定會修整城池加深城壕,聚集糧草,將來恐怕難以謀取。」拓跋石不聽,撤回長社[7]。到冬天,拓跋石又去進攻張超,張超果然已經設好防備,拓跋石無功而返。過了一年,張超死去,楊文長代替他防守汝陰郡,糧食耗盡城防崩潰,北魏才攻克,最終如同鄭羲謀劃時所預計。淮北平定後,鄭羲升任中書侍郎[8][9]

安撫河南

延興五年(475年),年僅十五歲的陽武人田智度妖言蠱惑煽動民眾,擾亂京索,北魏朝廷認為鄭羲為黃河以南地區眾人所仰望,被州郡百姓信任,就派遣鄭羲乘驛車前往撫慰勸諭。鄭羲到達後,宣告禍福利害,增加招募賞金,一旬之中,民眾都分散歸家。田智度逃到潁川,不久就被擒獲斬首。鄭羲因為功勞獲賜平昌男,加號鷹揚將軍[10][11]

晚年任職

魏孝文帝初年,鄭羲兼任員外散騎常侍,署理寧朔將軍、陽武子,太和二年冬十月壬辰(478年11月28日),鄭羲奉詔出使劉宋[12][13][14],劉宋主客郎孔道均在客館中設置宴會招待鄭羲,喝酒奏樂之後,孔道均對鄭羲說:「音樂如何?」鄭羲回答說:「悲傷淒楚有餘,典雅方正不足,太過細微,怎麼能持久?」宴會上的人都一笑了之,次年蕭氏就滅了劉宋[15]。中山王王叡當時非常受到寵信,太和四年(480年)設置王府官吏,鄭羲擔任中山王王傅[16][17][18]。鄭羲此後多年沒有升官,資產也匱乏,因而請假回歸故鄉,逗留家中不回朝。等到李沖顯貴受寵時,李沖與鄭羲結為姻親,朝廷遣使前往鄭羲家中徵召他擔任中書令文明太后為父親燕宣王馮朗在長安建立廟宇,廟宇建成後,命令鄭羲兼任太常卿,署理滎陽侯,配備官屬,前往長安祭拜新廟,刊刻石碑立於廟前。回朝後,因為出使有功,就賜予鄭羲滎陽侯,加給事中,外任安東將軍兗州刺史,署理南陽公。鄭羲多有受賄行為,辦事以受賄數量而定,他的個性又嗇吝,百姓送來禮物的,連一杯酒一塊肉的犒勞都不給,西門接受送來的羊和酒,隨即就拿到東門去賣。因為鄭羲是李沖的姻親,法官也不糾察檢舉。酸棗縣縣令鄭伯孫、鄄城縣縣令童騰、別駕賈德、治中申靈度,都任職清廉正直廉貞,愛護撫恤百姓,鄭羲都上表稱道推薦,當時的輿論褒揚他。文明太后為魏孝文帝元宏娶鄭羲的女兒鄭穆姬為嬪,徵召他擔任秘書監[19][20][21]

Remove ads

去世議諡

太和十六年(492年),鄭羲去世,虛歲六十七,朝廷賜予布帛五百匹。尚書奏報諡號,魏孝文帝詔令說:「蓋上棺材確定諡號,先前典章制度已有條例,懲惡揚善,所以何曾幼年孝順,賢良的史官不改他『繆丑』的諡號;賈充晉朝受寵,正直的士大夫還是確定了『荒公』的稱呼。鄭羲雖然久有文事的功勞,但處理政務缺乏清廉。研習古史的效果,未能使朝廷的政策生光;貪昧錢財的議論,已傳揚在民眾之間。給以美善的諡號,很違背諡號的初衷。而且他前年的選任,並非由於具備才行而得到舉薦,自擔任職責時,勳勞也沒有彰顯。尚書何故遺棄公正的情懷,違反明確的典章制度?根據諡法,博聞多見稱『文』,不見賢思齊放任本性稱『靈』。可以贈給鄭羲原有官職,加諡號文靈。」[22][23][24],以太牢祭祀[15],太和十七年四月廿四日(493年5月25日),鄭羲歸葬於滎陽郡石門東南十三里,三皇山南面[25]。故吏主簿東郡人程天賜等六十人為傳揚鄭羲的德行,於永平四年(511年)刻碑石銘記[15]

Remove ads

家庭

高祖

  • 鄭略,後趙給事黃門侍郎、侍中、尚書,贈揚州刺史[15]

曾祖

  • 鄭豁,後燕中山尹、太常卿、濟南貞公[15]

祖父

父母

  • 鄭曄,北魏建威將軍、汝陰郡太守[15]
  • 長樂潘氏,廣平郡太守潘光之女[26]

兄弟姐妹

  • 鄭白驎
  • 鄭小白,北魏中書博士
  • 鄭洞林
  • 鄭叔夜
  • 鄭連山
  • 鄭氏,嫁劉宋魏郡弋陽郡二郡太守、豫州刺史韋肅
  • 鄭氏,嫁北魏建武將軍、東兗州刺史、始豐懿侯李璨

夫人

子女

  • 鄭懿,北魏平東將軍、齊州刺史、滎陽穆伯
  • 鄭道昭,北魏平南將軍、秘書監
  • 鄭氏,長女,嫁北魏顯武將軍、司徒司馬、始豐子李元茂[27][26]
  • 鄭氏,次女,嫁北魏散騎常侍、太子詹事、七兵殿中吏部三尚書、中軍大將軍、兗秦相併冀定雍七州刺史、司空公、姑臧伯李韶[28][26]
  • 鄭氏,第三女,嫁北魏太子中庶子、侍中、吏部尚書、徐雍冀三州刺史盧昶[26]
  • 鄭氏,第四女,嫁北魏給事黃門侍郎、侍中、殿中尚書、秦州刺史、平陸侯張彝[26]
  • 鄭氏,第五女,嫁北魏國子博士、廷尉卿崔逸[29][26]
  • 鄭穆姬,第六女,魏孝文帝妃嬪[26]

延伸閱讀

[]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魏書·卷56》,出自魏收魏書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35》,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