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鄭紹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生平
本籍廣州府三水縣大旗頭村(今屬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年長時經同鄉介紹到南海縣佛山鎮(今佛山市襌城區)的一家米店做舂米工人。他善於武藝,但在某次比武間打死了對手,畏罪回鄉。正好當時他的表哥陳金釭組織全勝堂,正策劃反清運動,於是便加入。咸豐四年(1854年),陳正式起義,於是他便和起義軍一起征戰粵北、廣西、湖南等地,立下了不少戰功,但他品質惡劣,在軍中驕橫跋扈,排斥異己。他在一次和清軍作戰間,因為妒恨先鋒陳洪的戰功而將其射殺。咸豐十一年(1861年),被陳金釭封為大洪國元帥,同治元年(1862年)春,他佔領羅定泗淪後,當地一鄭氏大族請求保護,他答應了。之後,鄉民大犒義軍,而他卻在飽醉後下令燒殺村中男女,共約五千人。同治二年四五月間,廣東陸路提督昆壽調重兵攻擊信宜,他動搖下派出心腹見昆壽表達降意,並勸陳金釭投降,被陳所痛斥。九月七日,他將陳軟禁。十五日,清兵佔領信宜城,大洪國自此滅亡。[1][2]
降清後,他得到了五品軍功銜。昆壽讓他率領其舊部為一營,號安勇營,並參加圍剿太平天國部隊,攻克廣西岑溪,賞都司銜,改名鄭紹忠,後被提為羅地協副將。光緒二年,賜為秩一品,穿仙鶴補服。光緒五年又因鎮壓海南島起事用功,授黃馬褂。十年,署理廣東陸路提督,率兵轉戰福建,廣西省,鎮壓起事。十五年改授湖南提督,封振威將軍。十七年,調返廣東,封光祿大夫,賞花翎紅頭頂戴,任廣東水師提督,封振威將軍,駐虎門。二十年,他六十歲大壽時,慈禧賜了親筆手書壽字和一碧綠玉雕大白菜,並賜兵部尚書銜。二十二年,病死。[1][2]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