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鄱陽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建置沿革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分豫章郡置鄱陽郡,治所在鄱陽縣(今江西省鄱陽縣東北古縣渡,赤烏八年移治今鄱陽縣)。屬揚州。轄境相當今江西省鄱陽湖以東信江、昌江、樂安江流域(婺源縣除外)及進賢、都昌等縣地。
西晉時移治廣晉縣(今江西省鄱陽縣北石門街鎮),領九縣:廣晉、鄱陽、樂安、餘汗、上饒、鄡陽、歷陵、葛陽、晉興。[1]西晉後期,鄱陽郡為豫章國的支郡,太守改稱內史。後省鄡陽、歷陵、晉興三縣。[2]南朝齊復治鄱陽縣(今屬江西省)。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廢鄱陽郡,其地屬饒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饒州為鄱陽郡。鄱陽郡領三縣:鄱陽、餘干、弋陽。[3]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平江左,置饒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饒州為鄱陽郡。鄱陽郡領四縣:鄱陽、餘干、樂平、浮梁。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復改鄱陽郡為饒州。[4]
人口
行政長官
- 王廙,字世將,琅邪臨沂人,由內史改號。[11]
- 顧眾,字長始,吳郡吳人,晉元帝時在任。[10]
- 熊縉,豫章南昌人,東晉時在任。[12]
- 紀睦,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在任。[13]
- 庾翼,字稚恭,河南陽翟人,晉成帝時在任。[14]
- 阮寧,陳留尉氏人,東晉時在任。[15]
- 桓放之,晉安帝隆安二年(398年)在任。[16]
- 徐放,楚武悼帝時(404年)在任。[17]
- 虞丘進,字豫之,東海郯人,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到八年(412年)在任。[18]
- 童敏之,晉安帝義熙六年(410年)由盧循任命。[18]
-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晉安帝義熙八年(412年)出任。[19]
- 吳延之,濮陽鄄城人,晉、宋之際在任。[20]
- 謝恂,陳郡陽夏人,宋時在任。[21]
- 褚法顯,河南陽翟人,宋時在任。[22]
- 杜仲儒,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伏誅。[23]
- 沈雍之,吳興武康人,宋時在任。[23]
國主
豫章國(289年—304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王 | 司馬熾 | 289年—304年 | 晉武帝第二十五子 | |
立為皇太弟,國除 |
豫章國(306年—311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豫章王 | 司馬詮 | 306年—307年 | 司馬遐第三子 | |
2 | 豫章王 | 司馬端 | 307年—311年 | 司馬遐第四子 | |
立為皇太子,國除 |
鄱陽國(455年—471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鄱陽郡王 | 哀王 | 劉休業 | 455年—456年 | 宋文帝第十五子 |
2 | 鄱陽郡王 | 劉士弘 | 462年—471年 | 劉休業兄子 |
鄱陽國(479年—494年)丨食邑2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鄱陽郡王 | 蕭鏘 | 479年—494年 | 齊高帝第七子 |
鄱陽國(494年—499年) | |||||
以定策之功封,食邑3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鄱陽郡開國公 | 陳顯達 | 494年—499年 | ||
伏誅,國除 |
建安國(494年—501年)/鄱陽國(501年—502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建安郡王→鄱陽郡王 | 蕭寶夤 | 494年—502年 | 齊明帝第六子 |
鄱陽國(502年—557年)|食邑2000戶→3000戶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鄱陽郡王 | 忠烈王 | 蕭恢 | 502年—526年 | 梁文帝第九子 |
2 | 鄱陽嗣王 | 蕭範 | ?—550年 | 蕭恢子 | |
3 | 鄱陽嗣王 | 蕭循 | 556年 | 蕭範弟 |
鄱陽國(560年—589年) | |||||
代數 | 封爵 | 謚 | 姓名 | 在位時間 | 備註 |
1 | 鄱陽郡王 | 陳伯山 | 560年—589年 | 陳文帝第三子 |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