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酆都大帝

道教神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酆都大帝
Remove ads

酆都北陰大帝,又稱北太帝君北帝,是道教神話和華人民間信仰中的一位神祗,為冥界的主宰。其治所位於極北之地的羅酆山,為冥界之首都,又稱北酆酆都。後人以「酆都」為地獄之稱呼,又將蜀地豐都縣附會為酆都所在處。與東嶽大帝地藏菩薩閻羅王等職責類似的神明相比,酆都大帝信仰在後世的影響力較低。[1]

Thumb
清朝酆都大帝像

歷史

東晉元始上真眾仙記[a]中記載有五方鬼帝,其中張衡楊雲為北方鬼帝,治所在羅酆山;又特別用「北酆」來指代冥界,可能跟「北主幽陰」、「東北為鬼門」等傳統觀念有關。這是酆都信仰的濫觴。[1][3]

其後,上清派楊羲許掾作《酆都宮記》。南朝陶弘景為此卷文書加以註解,作為《真誥》的〈闡幽微〉篇。〈闡幽微〉吸收民間泰山治鬼信仰、佛家地獄觀、現實官制等元素,形成以羅酆山六天宮和鬼官系統為特色的冥界觀,成為六朝正統道教冥界觀的基礎。據〈闡幽微〉,羅酆山上有六座外宮,山下洞天之中有六座內宮,各自對應;羅酆山為冥界之首都,故稱「酆都」,人死後先來此接受北帝之決斷,再去往分布於各地的地獄;有一套完整的官僚體系來管理冥界,以北太帝君為總主,由眾多古代君臣擔任行政和軍事職官,亦有升遷、貶謫制度。陶弘景在《真靈位業圖》中,亦將酆都北陰大帝列入道教神仙譜系,為第七品階(最低品階)之中位,屬下各冥界官員分列左、右位。[4][3][5]

更多資訊 次序, 宮名 ...

之後的道教文書,如六朝《四極明科經》、酉陽雜俎·玉格》,則將羅酆山的性質從容納一整套官僚系統的冥界首都,更多地改造為關押和懲處惡鬼的牢獄機構,與佛教地獄高度相似。此後,羅酆山信仰日漸式微,酆都大帝在華人中的影響力遠不如東嶽大帝地藏菩薩閻羅王等冥界神明,唯獨「酆都」作為地獄的別名得以留存。[6][1]

Remove ads

蒿里山

華人民間信仰素有「泰山治鬼」之觀念,但泰山岱廟為官方正式祭拜場所,並不容納冥界相關元素。因此,泰山腳下之蒿里山作為泰山治鬼信仰的中心,將所供奉的東嶽大帝改稱為酆都大帝。實際上,其仍屬於東嶽信仰體系,配享神明不是羅酆山信仰體系的四明公等,而是各地東嶽廟常見的十殿閻羅等。[6][1]

豐都縣

蜀地豐都縣平都山,曾被列入道家七十二福地。據傳,漢代道士王方平陰長生在此修煉飛升。不晚於宋朝,民間已經錯誤地將「陰長生」與「陰間」聯繫起來,進而指「豐都」為「酆都」。及至,豐都縣改名為酆都縣,平都山則陸續建起閻羅天子殿等道觀、佛寺、神祠、殿宇,從道家仙山轉變為各種信仰並存的宗教勝地。1949年後,酆都縣改回豐都縣,平都山則闢為豐都鬼城名山風景區。[6][1][7]

注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