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酒釀
食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酒釀,又稱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3年5月24日) |
它是用糯米飯加入酒藥(由米和食用真菌製成)發酵而成的中國江南地區的特色小吃[2],老少皆宜的中國傳統美食。醪糟具體起源於何處沒有定論,但是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製作的醪糟通常被認為屬味道最佳,因為東柳醪糟即為本地特產,本身歷史可追溯至漢代,載入《大竹縣誌》,並一度在當地形成了年產值70億元的「甜蜜產業」[3]。

製作方法

1.糯米儘量蒸,而非煮。因為煮熟後的糯米水分太多,不利於糯米中的澱粉轉化為糖。
2.發酵溫度建議為28~32度,當環境溫度不在此區間時,要加大或減少酒麴用量,延長或提前發酵時間
- 將糯米用室溫水浸泡12個小時左右,達到一捏可碎的程度。水燒至沸騰,靜置3~5分鐘後倒進洗好的糯米里,均勻攪拌。視米的多少,浸泡10~25分鐘。當米膨脹時換涼水,直至米變涼,隨後浸泡一夜。 陳米可適當加長燙米的時間,也可以不換涼水。
- 把一小塊酒藥碾成細粉末。也有說法是將酒藥融於水中。
- 待糯米飯降溫至40℃以下,將其盛入容器內(也可留在鍋中),將酒藥粉末或溶液均勻拌在米飯內,壓實,在表面挖一個到容器底的坑。
- 容器蓋嚴,比如可以用保鮮膜蓋嚴(但可留有少量空氣。)
- 保溫35-37℃,依環境溫度,一天半到兩天即可食用。若無保溫條件,室溫四五天左右也可完成發酵。溫度過高則會影響食用菌繁殖。
- 做好的酒釀應當儘快食用或放入冰箱冷藏,否則過分發酵會使米粒空虛且酒味過重而影響風味。
發酵原理
酒藥又稱酒母或者麴,含有大量微生物,包括細菌和真菌,用於發酵多種食物,不同用途的麴其原料、製作方法和微生物成分都有區別。
中國醪糟的酒麴以秈米爲原料,多製成塊狀,呈白色。主要有效成分是兩類真菌——根黴和酵母。酒麴是釀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主要用於將澱粉轉化為糖,從而產生酒精。
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多糖的一種),尤其以支鏈澱粉爲主。將酒麴撒上後,首先根黴和酵母開始繁殖,並分泌澱粉酶,將澱粉水解成爲葡萄糖。醪糟的甜味即由此得來。醪糟表面的白醭就是根黴的菌絲。隨後,葡萄糖在無氧條件下在真菌細胞內發生糖酵解代謝,將葡萄糖分解成爲酒精和二氧化碳:
- C6H12O6 → 2 C2H5OH + 2 CO2
然而在有氧條件下,葡萄糖也可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提供較多能量:
- C6H12O6 + 6 O2 → 6 CO2 + 6 H2O
已經生成的酒精也可被氧化成爲醋酸:
- 2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因此在發酵過程開始時,可以保留少量空氣,以便使食用真菌利用有氧呼吸提供的大量能量快速繁殖,加快發酵速度。然而在真菌增殖後,就應該防止更多氧氣進入,以致葡萄糖被白白氧化成二氧化碳或者醪糟變酸。
綜上,發酵時間需要比較準確控制,恰到好處:過長則澱粉被分解完,酒味過大,像飲料,沒有嚼頭;時間不夠則米尚未酥爛,口感黏,像糯米飯。發酵過程中最好也不要打開,一來氧氣會進入,二來可能引起雜菌污染。
Remove ads
食用

酒釀可以直接食用,尤其在北京、朝鮮半島,這種方法爲主。由於醪糟中本身已有大量糖分,使用時絕不用再加糖。常見的方法是加入少許桂花調味。或者放入水果丁,味道也不錯。但在中國南方,很多人認爲這樣直接吃過甜或酒味太大,需要加工稀釋後再食用。
將新鮮的醪糟汁加入牛奶中,室溫放過夜,牛奶便會凝固。這是北京小吃奶酪兒(乳酪兒)的另外一種做法(通常的做法是在牛奶中加入瓊脂煮熟放涼)。這種奶酪比較甜,略帶酒味。
注意事項
醪糟味道很甜,含有一定濃度的酒精但又不像通常的酒,不明情況的人可能會一碗接一碗吃下去而醉倒。因此應注意適可而止,不可多吃。
參看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