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一場大火之後

2019年亚历山大·讷讷乌执导剧情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集体 (2019年电影)
Remove ads

一場大火之後》(羅馬尼亞語Colectiv,中國大陸譯《集體》,香港譯《醫官同謀》,或音譯為《科采萊夫》)是2019年羅馬尼亞紀錄電影,由亞歷山大·納瑙執導、編劇、剪輯。影片講述羅馬尼亞一家報社的調查記者揭露該國醫療體系的腐敗醜聞。

快速預覽 一場大火之後Colectiv, 基本資料 ...

影片於2019年9月4日在威尼斯影展首映,2020年2月28日在羅馬尼亞公映,11月20日登陸英國和美國。影片收穫大量好評,獲歐洲電影獎國家影評人協會認可,在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國際影片提名,是該國首部獲奧斯卡提名的作品。

Remove ads

梗慨

2015年10月,羅馬尼亞首府布加勒斯特一家名叫「集體」的夜總會發生爆炸事故,造成27人死亡,180人受傷,事故因走火通道缺乏、醫療條件簡陋及安全檢查不到位導致。事件觸發了民眾的怒火,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腐敗且缺乏問責制度。幾個月後,由於公立醫院缺乏醫療保障,未提供妥善的醫療服務,又有37名遇難者去世,再度引爆民眾不滿情緒,舉行大規模示威運動,要求執政的社會民主黨政府引咎下台。

由於住院期間去世的受害者眾多,記者開始調查公立醫院的管理不當行為。多家公共醫院的知情者向記者透露,許多患者是細菌感染死的,對於這些燒傷的患者,醫院從來就不是個安全的地方。知情者認為醫院的消毒水經過稀釋,希望記者能調查。然而,醫院方面提供的文件否認這一點,於是記者決定自行採集消毒水樣本進行化驗。

調查顯示,消毒水被稀釋到原本的10%。記者隨後發表報道,向消毒水供應商荷西製藥英語2016 diluted disinfectants crisis in Romania發難。另外,報道指控政府在沒有檢驗情況下,公然讓產品流入醫院,導致患者沒能得到保護。實際上,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就這件事撒謊。由於全國有200多家醫院使用荷西製藥的消毒水,時任衛生部長派屈克·阿奇瑪什-卡達留羅馬尼亞語Patriciu Achimaș-Cadariu下令調查情況。

體育公報英語Gazeta Sporturilor》記者卡塔利那·托隆坦羅馬尼亞語Cătălin Tolontan羅馬尼亞電視台討論這項調查,衛生部長對記者堅持事實和證據的態度不屑一顧。另外,部長也說政府自己的檢查證明消毒水的有效率達95%。

記者又找一位自2008年起便向情報部門做簡報的知情者,這位知情者多年來一直向情報部門通報消毒水的事情,情報部門了解到情況,但沒有應對。《公報》發表報道,再度引爆大規模抗議。結果,衛生部長在記者會上未回答問題便匆匆宣布引咎辭職,同時荷西製藥執行長丹·康德里亞羅馬尼亞語Dan Condrea接受刑事調查。

政府在記者會上公布荷西產品的測試結果,證實所有消毒水均經過稀釋。托隆坦問起衛生部長之前所說的95%有效性,該部門拒絕評論。不久後,康德里亞遭遇車禍死亡,但沒有人知道這起事故是他殺還是自殺。《公報》懷疑他是被人殺害,因為他掌握自己賄賂過的所有政府及公衛官員的名字。後來,《公報》發現一位病人的傷口潰爛到已經長出蛆蟲。報道引述的消息來源是一位沮喪的醫生,他表示因稀釋消毒水或輸血不足死亡的病人只增不減,即便是社會民主黨政府於2015年下台。新任的衛生部長是專家弗拉德·沃庫列斯庫英語Vlad Voiculescu,他不想關閉醫院,於是他聯繫收治那位病人的醫院,想了解對方情況,但被告知對方在前天晚上已經死亡。一位女醫生和弗拉德見面,詳細講述醫院管理層如何對問題視而不見,不顧正在死去的病人。她還說醫院對待病人不人道,管理層和醫生之間存在腐敗行為,沒有一間公立醫院不沾染腐敗習氣。

弗拉德發現他不能解聘仍在任的醫療管理曾,故要求對新上任的管理層設立極為嚴格的規章制度。他和閣員開會,嘗試打破腐敗的醫院體制及糟糕的管理層,但其中許多人是靠賄賂上到今天的位置。最終,弗拉德開始意識到整個體制已經腐敗,太過腐朽,根除腐敗意味著要解僱所有人。

選舉日到來,社會民主黨橫掃選舉,贏得多數票。後來,公立醫院任命了一位不合格,且在法律上無法管理醫院的經理人。

Remove ads

發行

影片於2019年9月4日在第76屆威尼斯影展非競賽片單元首映[2],也在2019年多倫多國際影展2020年日舞影展英語2020 Sundance Film Festival「焦點」(Spotlight)單元首映[3]。影片於2020年2月28日在羅馬尼亞上映,由巫毒影業(Voodoo Films)發行。2020年11月20日,影片由木蘭影業英語Magnolia PicturesDogwoof英語Dogwoof分別在美國和英國發行[4][5]

評價

專業評價

匯總媒體爛番茄根據113條評論,給影片打出99%的新鮮度,平均得分9.1/10。網站共識寫道:「《一場大火之後》黑暗、有效地概述了政府廢除對人民信任的時候,政治腐敗和公眾的懷疑會如何循環[6]。」Metacritic根據24條打出95/100的平均分,表示「普遍好評」[7]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賈斯汀·張英語Justin Chang認為影片「揭露了令人不安、絕望的體制不公正現象」[8]。《綜藝》的傑伊·韋斯伯格(Jay Weissberg)稱影片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記錄,值得廣泛傳播」[9]。《紐約時報》的曼諾拉·達吉斯英語Manohla Dargis認為影片「勾勒出一個真正、有說服力,稍顯過時的烏托邦例子,說明為了讓世界變好或至少不那麼糟糕,需要怎樣的努力[10]。」

獎項

更多資訊 大獎, 頒獎日期 ...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