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夏德·庫恩

奥地利-德国生物化学家(1900—1967)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里夏德·库恩
Remove ads

里夏德·約翰·庫恩(德語:Richard Johann Kuhn,1900年12月3日—1967年8月1日)是一位奧地利德國生物化學家,因「對類胡蘿蔔素維生素的研究」於1939年獲得1938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1942年獲得歌德獎。1967年逝於德國海德堡

快速預覽 里夏德·庫恩 Richard Kuhn, 出生 ...

生平

早年

庫恩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在那裡他上過語法學校和高中。他對化學的興趣很早就浮出水面。但是他興趣濃厚,決定推遲學習化學。在1910年至1918年之間,他是沃爾夫岡·泡利的同學,後者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1918年開始,庫恩參加了在維也納大學化學系的講座。他在慕尼黑大學完成了化學研究,並於1922年在理察·威爾斯塔特(RichardWillstätter)獲得了博士學位,從事關於酶的科學工作。

研究

庫恩的研究領域包括:有機化學的理論問題(脂族和芳香性立體化學;多烯和枯烯的合成;組成和顏色;的酸性)的研究;以及生物化學的廣泛領域(類胡蘿蔔素,黃素,維生素)。 具體來說,他在維生素B2和抗皮膚炎維生素B 6方面開展了重要工作。

1929年,他成為新成立的皇帝威廉醫學研究所 (自1950年以來,更名為海德堡的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 ) 化學研究所所長 。 到1937年,他還接管了該研究所的管理工作。

他還擔任過海德堡大學生物化學教授,並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擔任過一年的生理化學客座研究教授。

隨後,他因其「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的研究」而於193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但由於希特勒禁止德國公民接受而被拒絕。

納粹時期

庫恩與納粹高級官員合作,並於1936年譴責了他的三名猶太同事。[1]

2005年,德國化學家協會(Gesellschaft Deutscher Chemiker,GDCh)宣布不再頒發里夏德·庫恩獎章:「GDCh理事會打算停止頒發以有機化學家、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1964—65年GDCh主席里夏德·庫恩命名的獎章。理事會通過對里夏德·庫恩在國家社會主義時期行為的研究得出了這一結論。儘管庫恩究竟是一位堅定的國家社會主義者還是一位以事業為導向的隨軍人員尚未完全確定,但他無疑在行政和組織方面,尤其是在科學工作方面,支持了納粹政權。儘管庫恩在科學上取得了成就,但他並不適合成為榜樣,也不適合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個重要的獎項,這主要是因為他對毒氣研究的不深入,以及他對待猶太同事的態度。」[2][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