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里瓦幾亞條約

1879年大清帝国与俄罗斯帝国关于归还伊犁所达成之条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里瓦几亚条约
Remove ads

《里瓦幾亞條約》(法語:Traité de Livadia[1],俄語:Ливадийский договор),亦稱《崇約》[2][3]《中俄交收伊犁條約》[4][5],是1879年10月2日大清帝國俄羅斯帝國克里米亞里瓦幾亞簽訂的條約,條約中俄國同意歸還1862-1877年同治回亂期間在新疆占領的部分土地。雖然清軍重新征服了新疆大部,但《里瓦幾亞條約》卻對中國極為不利,以至於清政府拒絕批准。進行談判的大清使者崇厚被革職下獄。17個月後,兩國改立新約,即《聖彼得堡條約》。

Thumb
《里瓦幾亞條約》

背景

18世紀50年代晚期,清朝在乾隆帝統治下從準噶爾汗國征服了新疆。然而,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的19世紀末,中國的清朝走向衰落。19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中國西北發生了同治回變,除了塔城之外,清政府的統治幾乎在整個新疆地區瓦解。浩罕軍隊總司令阿古柏利用這次叛亂,占領了新疆大部分地區,並宣布自己為喀什噶爾埃米爾[6]

俄國在衝突期間保持著官方之中立,但是由於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其已經在新疆獲得了大約91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此外,俄國突厥斯坦總督在1871年向伊犁河谷派遣了軍隊。表面上此舉是為了在叛亂期間保護俄國公民,但俄國在伊犁首府伊寧大規模建設了基礎設施。這是俄國控制一地區並在事後談判承認其主權之典型戰略。[7]

由左宗棠將軍領導的清朝平叛始於1876年9月,結束於1877年12月,完全奪回了除了伊犁以外失去的土地[8]。在此期間,俄國承諾將所有被占領的土地歸還給中國[9]

Remove ads

條約內容

條約由兩個單獨的協定組成。

邊界條約

第一項條約包括十八項條款,並規定[10]

  1. 俄國將把新疆的一部分歸還給中國,保留伊犁河谷西部和特克斯河流域,確保俄國能夠進入新疆的南部地區;
  2. 在被歸還的土地上,俄國將保留其在占領期間確立的任何財產權;
  3. 任何造反的回民都可以選擇成為俄國公民,那些沒有造反的人不會因為他們在造反期間的活動而受到懲罰;
  4. 俄國獲得在新疆和蒙古開設七個新領事館的權利;
  5. 俄國可以在沒有關稅的情況下在新疆和蒙古進行貿易;
  6. 俄國商人可以進入遠至北京和漢口的貿易航線;
  7. 中國將支付500萬盧布的賠償金,以彌補俄國的占領成本和財產損失。

通商條約

第二個條約包含十七個條款,重點關注貿易物流,如稅務問題、護照要求和認證程序,其總體效果對俄國商業利益非常有利,並代表了前所未有的進入中國內地的機會。另外還有一篇不相干的補充條款,重申了俄國在松花江上的航行權利。[11]

重新談判

在談判時,中國處於強有力的地位。左宗棠的軍隊還在新疆,人數遠遠超過剩下的俄國軍隊。此外,俄國剛剛締結了俄土戰爭之和約,由此產生的《柏林條約》對他們並不有利。那場戰爭期間的軍費開支也耗盡了俄國的國庫,故中國政府官員聞條約之訊,為之愕然。[12]

清廷將此歸咎於首席談判代表崇厚,稱他缺乏經驗,過於急於回國[12][13]張之洞為此陳言:「俄人索之,可為至貪至橫;崇厚允之,可為至謬至愚……必改此議,未必有事;不改此議,不可為國。」[14][15]1880年1月他回到北京後,崇厚被告發為叛國,被剝奪軍階和職務,並被投入監獄[16][17]。清政府下令處決崇厚[15]。清政府宣布將拒絕批准該條約,並敦促俄國重開談判。俄國希望保留條約條款,但他們唯一的選擇是冒險在新疆發動另一場戰爭,因為他們沒有準備好參戰,或者同意中國的要求。俄國明白,列強不會無視俄國執行未經批准的條約的企圖,甚至將這些條件保密,俄國擔心如果條約條款曝光,歐洲列強會代表中國進行干預。鑑於他們的財政狀況以及伊犁對俄國的安全並非至關重要這一事實,他們同意討論一項新的條約,但有一個條件:赦免崇厚並饒其一命。[18][19]幾個月過去了,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仍然很緊張,雙方都做好了戰爭的準備。中國派曾紀澤作為新的談判代表。在北京的外國使節代表為崇厚求情,甚至維多利亞女王也親自進行了斡旋。最後,在1880年8月12日,清廷宣布釋放崇厚,恢復談判。[20][21][22]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