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量子1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量子1號(俄語:Квант-1)是第二個發射升空的蘇聯和平號太空站模塊。是第一個與核心艙對接的模塊,載有科學實驗以及天體物理觀測設備。
量子1號對活躍星系、類星體和中子星進行研究,該模塊還支持抗病毒藥劑的籌備的生物技術實驗。原計劃該模塊會與禮炮7號對接。量子1號是一系列蘇聯37K實驗計劃中第一個與和平號太空站對接的模塊。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2年6月15日) |
Remove ads
背景

量子1號代表蘇聯第一次使用了一種全新的太空站設計模組,代號37K。與1979年9月17日開始授權研發,基本的37K設計包括一個直徑4.72米的實驗艙以及在前部末端擁有一個對接槽。這個設備自己並不具備動力裝置,最初的包括總共8個各種設計的37K模塊:
- 1個實驗性的37KE,準備對接到禮炮7號。
- 4個37KS模塊給和平號太空站。這些會被一種重量更輕的FGO運送設備送到並與太空站對接。
- 3個37KB模塊。這些可以用作暴風雪號的有效載荷艙。它們既可以作為一個載荷艙,也可以(修改後成為37KB1)用暴風雪號的機械臂與和平號或是和平2太空站進行對接。[3]
那個37KE模塊被設計成量子1號,並配置了天體物理學的設備。它還使用了金剛石計劃所研發的禮炮5B數字飛行控制計算機以及 Gyrodyne飛輪定位系統。由於該模塊接近完成時,禮炮7號仍然有無數技術問題尚待解決,於是,量子1號便先行與和平號對接。但是當時和平號按計劃是應該在65度的軌道上運行的,想要把重達800公斤的量子1號推到這個高度,對於質子-K運載火箭來說太重了。1985年1月和平號改變設計圖紙,將太空站設計在51.6度的軌道高度上,解決了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是現在的計劃變成要將量子1號對接到和平號的後部,需要通過增加一條傳輸線將進步號的火箭推進劑送到和平號的儲存罐中。這使得量子1號的升空再次增加重量,這使得功能貨艙將高壓儲存罐中的推進劑裝填減少到60%,並且清空了低壓儲存罐。儘管如此,量子1號升空時仍然重達22,797公斤。量子1號是質子-K運載火箭所運載的最重的設備,使得火箭需要對這次任務進行特別的修改。[3]
Remove ads
發射以及對接
量子1號原計劃於1986年底發射,但是由於有效荷載的問題,在科羅廖夫耽擱了14個月。一些軟體研發也由於禮炮5B的推遲而被刪除。(這些軟體設計後來被量子2號帶上太空)最終於1986年11月量子1號才到達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3]
1987年3月31日質子-K運載火箭將量子1號帶入太空,4月12日完成與太空站的對接。[4]
量子1號沒有仍和推進系統,完全依靠一種功能貨艙將實驗艙送到太空站。這種功能艙攜帶了電力及推進系統,是一種修改版本的TKS太空飛行器。這種太空飛行器之後陸續把其他的太空站模塊送到和平號。
後期修改
1991年1月量子1號增加了太陽能電池陣列。1995年5月22日一個原本屬於晶體號的太陽能電池板又被安裝到量子1號上。1997年11月,所有晶體號的舊太陽能電池板都被安裝到了量子1號上。1998年4月,執行M-38任務的進步號太空船帶來了全新的推進單元,量子1號更換了之前已經使用6年的裝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