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顯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顯宅(韓語:김현택,1904年3月7日—1990年9月4日),朝鮮族,中國腫瘤醫學奠基人,被譽為中國腫瘤醫學之父,曾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屆常委、九三學社天津市第五屆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參議委員會常委等職。
金顯宅1904年出生於今韓國首爾,1919年參加三一反日運動後流亡中國,1930年入中國籍。1931年從協和醫學院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後,金顯宅在協和醫院行醫,後成為中國首個腫瘤外科的主任。1952年,金顯宅在天津市立人民醫院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首個腫瘤外科,並使其發展成為中國腫瘤防治的研究中心。1963年,他創辦了中國第一份腫瘤學期刊《天津醫藥雜誌腫瘤學附刊》(今《中國腫瘤臨床》),1985年發起創建了中國首個腫瘤學專業學會「中國抗癌協會」。
金顯宅在腫瘤醫學領域多有建樹。1937年,他在世界癌症研究領域首次發現「嗜伊紅淋巴細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腫」新病,引起廣泛影響。1941年,在中國首創「舌癌根治聯合切除術」。1959年,在中國首先描述了「腮腺下頜內側部的腫瘤」。首先在中國推廣了乳腺腫瘤以及宮頸癌的臨床病理及手術治療方案。作為中國腫瘤醫學開山人,金顯宅為中國培養了大批腫瘤專家。
Remove ads
生平

1904年,金顯宅出生於朝鮮漢城府(今韓國首爾)。1919年3月,在培才中學上三年級的金顯宅與同學們一起參加了三一反日運動。同年6月三一運動遭到日本軍國主義鎮壓後,他的父親決定讓他投靠在中國的哥哥金顯國。金顯國畢業於漢城醫學專科學校,1916年與同窗好友,韓國獨立運動家金奎植的侄子金鎮成在中國張家口開辦了一家規模不大的醫院。在哥哥的資助下,金顯宅於1920年進入美國人在上海開辦的滬江大學附中學習,1923年畢業後被保送到滬江大學醫學預科。192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建立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期間,他於1930年加入中國籍。1931年,金顯宅從協和醫學院畢業,並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學位。[1][2]
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後,金顯宅留校成為駐院醫師。1933年,美國人在協和醫院成立了中國首個腫瘤外科。次年,金顯宅被協和醫院被聘為腫瘤科主治醫師,成為中國從事腫瘤研究的第一人。[3][4][5][1]

1937年7月,協和醫院派金顯宅赴美進修。他在紐約市紀念醫院師從詹姆斯·尤因學習腫瘤病理學一年,後在芝加哥腫瘤研究所進修腫瘤臨床,主攻放射治療和腫瘤外科。1939年3月至9月,金顯宅先後在英、法、比利時、德、丹麥、瑞典、瑞士和義大利等國腫瘤醫院和研究中心考察,同年10月回到北京。回國後,他晉升為協和醫院腫瘤科主任,並被聘為協和醫學院外科副教授。[2][1]
1941年12月日本突襲珍珠港後,日美宣戰。1942年,日本占領了美國人經營20餘年的協和醫學院,協和醫院被迫關閉。金顯宅與卞萬年、卞學鑒、方先之、關頌凱等協和醫生和教授遷往天津,併合資買下當地「恩光醫院」,迅速將其擴充成為科室眾多的綜合性診所,金顯宅任外科和腫瘤科主任。1945年11月,他在二戰結束後再次應邀赴美國芝加哥進修1年3個月。[2][1]
1949年1月,解放軍進駐天津。1950年12月,朱憲彝、方先之、金顯宅和范權等教授起草了《籌建天津醫學院說明書》呈送時任天津市長黃敬,促成天津醫學院(今天津醫科大學)的建立[6]。1951年6月16日,天津醫學院正式成立時,聘金顯宅被為教授[6]。同年,金顯宅參加了抗美援朝志願醫療隊[2]。同年,天津市政府接管了英國傳教士在天津經營的馬大夫紀念醫院,將其改名為天津市立人民醫院。1952年,金顯宅在天津市立人民醫院成立中國第一個腫瘤科並任首任主任。此後,天津市立人民醫院逐漸發展成為腫瘤專科醫院,1986年改名為天津市腫瘤醫院[7][8]。
1963年,金顯宅創辦了中國第一份腫瘤學期刊《天津醫藥雜誌腫瘤學附刊》(今《中國腫瘤臨床》),並任主編[9]。文化大革命期間,金顯宅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遭到迫害,被勞動改造,抄家[2][10]。1972年,剛解除勞改的金顯宅為年逾九十且多病的馬寅初成功實施了直腸癌手術,直到馬寅初十年後去世時,癌細胞未見擴散,堪稱醫學奇蹟[11][12]。同年,他開始擔任天津市腫瘤研究室主任,1977年研究室升級為天津市腫瘤研究所後任副所長[13]。1979年,金顯宅開始擔任《中華腫瘤雜誌》主編和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副主任委員,1980年開始任天津市立人民醫院院長兼天津市腫瘤研究所所長[14]。1981年,他主持召開了全國腫瘤醫師進修班第一屆學術交流會。1983年,金顯宅不再擔任醫院及研究所領導職務後,被聘為天津市立人民醫院名譽院長和天津市腫瘤研究所名譽所長[14]。1984年,他在其主持召開的中國第一屆國際乳腺癌學術會議上發起成立「中國抗癌協會」的倡議。次年,中國首個腫瘤學專業學會中國抗癌協會正式成立,金顯宅被選舉為協會名譽主席。1984年,金顯宅成為美國腫瘤外科學會榮譽會員,1988年8月成為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員[10][13][15]。
Remove ads
學術與育人

金顯宅著有《腫瘤學講義》、《實用腫瘤學》、《腫瘤臨床手冊》、《乳腺癌的研究》等專著,在國內外醫學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英文論文25篇。他於1934年首次成功地進行了丙射線所致白血球減少症的研究,1937年在世界上率先發現嗜伊紅血球增生性淋巴肉芽腫病,1941年在中國首創「舌癌根治性聯合切除術」,並首先推廣了乳腺癌及頭頸部腫瘤的臨床診斷、病理診斷與手術治療,1959年在國內首先報導了「腮腺下頜內側部的腫瘤」。[10][15][2]
1951年6月16日,天津醫學院正式成立時,聘金顯宅被為教授[6]。1954年,金顯宅受衛生部委託,在天津市立人民醫院舉每年舉辦一期全國腫瘤醫師進修班,旨在為中國培養腫瘤學醫生,金顯宅自主持並主講主要課程。文化大革命期間,進修班被迫中斷了7年。截至1990年,金顯宅的進修班一共舉辦了23屆,培養了400多名學生,其中包括王德元、張天澤、金家瑞、李樹玲、王德延等中國著名腫瘤學專家。他培養的學生成為了中國各地腫瘤學科的領頭人,創建或參與建立了浙江省腫瘤醫院、中山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和腫瘤研究所、湖北省腫瘤醫院和腫瘤研究所、吉林省腫瘤醫院、山東省腫瘤醫院、福建省腫瘤醫院、河北省腫瘤研究所等腫瘤醫院和研究所,並創辦編輯了《癌症》、《實用腫瘤雜誌》、《腫瘤防治研究》、《中國抗癌報》等中國腫瘤學雜誌和報刊[1][16]。
Remove ads
紀念

- 1989年10月在全國腫瘤醫師進修班第二屆學術交流會上,金顯宅被譽為「中國腫瘤醫學之父」[16]。
- 1994年金顯宅誕辰90周年之際,天津市腫瘤醫院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為其塑立銅像,李瑞環題詞:「德高醫粹」。金顯宅抗癌基金會也於同年成立[17][10][18]。
- 2004年,天津市腫瘤醫院為紀念金顯宅誕辰100周年,舉行了發行金顯宅個性化紀念郵票,出版金顯宅紀念文集,拍攝大型紀錄片《中國腫瘤醫學之父——金顯宅》,舉辦「紀念金顯宅教授誕辰一百周年國際腫瘤學術論壇」等紀念活動[15]。
- 2024年,天津電視台為紀念金顯宅誕辰120周年播放了紀錄片《克癌泰斗:金顯宅》[19]。
- 2024年4月25日,金顯宅教授誕辰120周年暨中國抗癌協會成立40周年文化活動及系列學術活動在天津舉行[20]。
家庭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