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景福

中国地质学家(1932—2003)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景福中國朝鮮語:김경복,1932年6月18日—2003年6月26日),朝鮮族吉林和龍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地質學家成都地質學院(今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學會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工學評議組成員,中國核學會理事,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員,中國放射性礦床地質勘探和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專業重要創始人,為成都理工大學專業奠基「四大金剛」之一。[1]:859-860[2][3]

快速預覽 金景福 김경복, 性別 ...

生平

1932年6月18日,金景福出生於今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1948年留學朝鮮金日成大學地質系。1950年韓戰爆發後,他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1951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繼續學業,1956年北京地質學院研究生畢業。同年,中國因研製原子彈急需礦探采技術人才,在北京地質學院成立放射性物探系(為對外保密取名「三系」)。金景福任第三教研室主任、講師。1964年,在中國首枚原子彈成功爆炸之前,金景福作為「三系」代表在中南海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4]:4-5[2]

1965年,為響應國家「三線建設,保密專業內遷」的號召,金景福率北京地質學院「三系」全體師生南遷至成都地質學院(今成都理工大學),並任成都地質學院「三系」主任。1978年和1981年,他先後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他的領導下,成都地質學院「三系」在中國率先建立碩士博士學位點。金景福同時也成為中國實行學位制以來的首批碩士生、博士生導師。此外,他還先後擔任成都理工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原子能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成員,核工業學位委員會委員、地質礦產部學位委員會委員,成都市政協委員。[4]:4-5[2]2003年6月26日逝世。[2]

Remove ads

科研與教學

金景福是中國放射性礦床地質勘探和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專業的重要創始人,在礦床成礦理論、成礦規律、時空分布、找礦理論與方法方面研究成果豐碩,先後承擔了西北火山岩型鈾礦、北京市鈾釷礦、中國東南部鈾礦、華南花崗岩型鈾礦、中國鈾礦床類型及其時空分布等數十項科研項目,主持撰寫10餘部科技成果論著,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此外,他還主編了包括中國首部《鈾礦床學》教材在內的3部全國通用教材和7部校內教材。[4]:5[2][5]

成都地質學院任教期間,金景福為中國培養出了眾多地質學家,包括中國科學院地學部院士胡瑞忠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倪師軍,成都理工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院長何明友,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地質教授朱辰,中國海洋大學地質教授曹志敏,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陶琰,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庹先國等。[4]:35-49[3]

獎項與榮譽

  • 1950年代,北京市科技一等獎和先進工作者[4]:9
  • 1978年,核工業部二等獎[4]:21
  • 1981年,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
  • 1982年,核工業部優秀科技獎[4]:21
  • 1985年,四川省科技二等獎[4]:21
  • 1998年,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
  • 2005年,「十五」期間為中國核工業培養和輸送人才突出貢獻獎[4]:34
  • 2021年,榮登「中國鈾業功勳榜」[2]

紀念

  • 2006年,金教授弟子為緬懷金教授編輯出版了《金景福—中國放射性地質大師》一書。[3]
  • 2007年,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為緬懷金景福,在成都理工大學設金景福獎學金。[6]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