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金牛座IK
金牛座的米拉變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金牛座IK或金牛座NML是在黃道星座金牛座的一顆米拉變星,距離太陽大約280秒差距(910光年)[7]。
Remove ads
發現
在1965年,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格里·諾伊格鮑爾、Martz、和羅伯·雷頓,報導了兩顆極低溫恆星的發現。當時,估計這些極紅色天體的溫度在1,000 K左右[8]。
在沒有其它名稱的情況下,它們以發現者的首字母與其所在星座命名為天鵝座NML和金牛座NML[9][10]。它在1967年被確定為米拉變星[11]。金牛座NML這個名字在該星獲得金牛座IK的變星名稱後就被廢棄了[12]。
變異性
金牛座IK大約每470天變化一次,視星等在10.8到16.5的兩極值之間變化[3]。因為它的光譜顯示出強烈的氫發射和非常大的視星等振幅,它在發現後不久就被歸類為米拉變星[11]。在每個週期中,恆星的光譜也會發生變化,在接近最小值時一直達到M10,在最大值時只有M6-M8[3]。
性質
金牛座IK大約每470天就有一次強烈的脈動循環,在最低的溫度時是最冷,但有最大的亮度。熱光度變化較小,估計為8,724 L☉。計算得到的溫度僅2,234 K,半徑為608 R☉。
金牛座IK 具有來自其擴展大氣層和星周物質的強邁射發射[13]。星周物質富含塵埃,在恆星附近有氧化鋁,在更遠的地方有矽酸鹽。這兩種類型的塵埃各自形成了單獨的外殼,一種在恆星半徑的兩倍以內,另一種在其半徑的三倍之外。塵埃密度最大的區域是金牛座IK半徑的6-8倍處[14]。
儘管即使在最大亮度下,金牛座IK的視星等仍遠低於肉眼可見的亮度,這是由於低溫和可見光波長的強烈消光。在紅外線中,它比突出的恆星如參宿七更亮(K波段星等 +0.18[4]),並且可與天狼星相媲美(K波段星等 -1.35)[14]。
演化
做為米拉變星,金牛座IK是一顆漸近巨星支(AGB)恆星,初始質量大約為1.5 M☉[15]。它已經耗盡了核心的氫和氦,但質量不足以點燃碳氧核心,現在正在同心的氫和氦殼層中交替融合。隨着惰性核心的生長和氫殼層接近表面,質量損失變得非常高,恆星在視覺上變得非常模糊,成為一顆「暗星」[16]。然後它將迅速失去整個大氣層,形成行星狀星雲,並留下白矮星。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