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鋰離子電池等效電路模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鋰離子電池等效電路模型,常簡稱等效電路模型(equivalent circuit model)或ECM,是鋰離子電池的集總電路模型[1][2][3]。等效電路模型用電阻及電容等被動元件以及電壓源組成的等效電路,來模擬鋰離子電池的端電壓特性。等效電路模型可以用在許多的領域,因為結構簡單、計算需求低、容易表現其電池特性,以及在結構上的靈活度,可以用在計算機模擬上[2][4][5][6]。等效電路模型的特點也適合用在實時的電池管理系統(BMS)上,用來檢測電量狀態(SoC)[7]、電池健康狀態(SoH)等資訊[8],也可以用在電池熱管理上[9]。

模型結構
等效電路模型是用來模擬電池充電或是放電時,電池上對應的電壓。最常見的電路是由三個電件串聯組成:表示電池開路電壓(OCV)的可變電壓源、表示電池歐姆內阻的電阻、表示電池動態電壓降的RC電路[1][2][3]。

鋰離子電池的開路電壓是指在平衡條件(沒有負載電流,靜置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下量測的電壓。開路電壓是其電量狀態的遞減非線性函數,和電池陽極(多半是石墨)和陰極(LFP、NMC、NCA、LCO等)有關[11]。開路電壓在等效電路中是由電荷產生電壓的元件,是電路中電壓的主要提供者,也是電池電量狀態最有效的指標[12][13]。
內阻在電路中是以一個電阻來表示,用來表示電池因為歐姆效應產生的電壓降,其中包括電極的電阻率[4][14]、電解質的電導率[4][14][15],以及接觸電阻[14][15](例如固態電解質介面 solid-electrolyte interface以及集電體的接觸電阻)。
內阻會受到許多因素所影響,例如:
在模型中會加入一個或是多個RC並聯電路,模擬其動態的電壓變化。並聯電路的數量是建模時可以決定的:一般而言,RC電路越多,模型會越精準,但其識別流程的複雜度會增加,而且會增加運算上的負擔,而RC電路少,在計算上的負擔較少,較容易找到特微,但其動態電壓估測會較不精準。一般來說,最佳作法是使用一個或二個RC並聯電路[1]。
模型方程式
等效電路模型可以用狀態空間表示,以電流()為輸入,電池電壓()為輸出。考慮有數個RC並聯電路的通用等效電路模型。模型狀態(微分方程中隨時間變化的變數)是電量狀態()以及各RC並聯電路上的電壓()[2]。

電量狀態一般會用對電池充電電流以及電池放電電流積分而得,此方法稱為庫侖計數(Coulomb Counting)[22]:
其中是電池額定容量(以安培小時表示)。每一個RC並聯電路上的電壓可以用以下方式模擬[2]:
其中和是極化電阻和電容。在知道開路電壓和電量狀態關係,以及電池內阻後,可以用以下方式計算電池端電壓[2]:
Remove ads
應用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到等效電池模型的應用:
實驗識別的簡介
等效電路模型的實驗識別是另外對電池進行實驗,來識別未知的參數,特別是電池容量,開路電壓曲線、被動元件、和。一般來說,識別會有幾個不同的步驟[26]。
Remove ads
電池容量多半會透過定電流的完全放電來偵測[27]。電池容量測試一般會從電池電壓上限放到電池電壓下限,以放電速率0.5C或1C的電流量進行放電(0.5C/1C是指在額定電量下,二小時/一小時可以從電池滿電將電完全放完),再將其完全充電(會依照定電流-定電壓的策略)[27]。電池容量可以用下式計算:。
Remove ads
要找到開路電壓的特徵,主要會用以下兩種實驗方式:
- 脈衝測試[11]:用連續電流脈衝,將電池完全放電/充電。每一次脈衝放電時會放掉電池一部份的電量,因此讓電池到新的點。在每次電流脈衝之後,電池會靜置數小時不充電也不放電,以便量測其開路電壓。最後會將記錄的[, ]資料,用任意選定的函數(一般是多項式)進行曲線擬合,以找到曲線。一般認為此方法快而且有效,但其結果準確性取決於實驗設計,以及要進行多久的實驗[11]。
- 慢恆電流放電(Slow galvanostatic discharge)[11]:另一種評估電池開路電壓的方式,就是小的恆電流條件下充電或是放電。在小電流下,以下的近似成立:。在此作法中,估測的精準度取決於所充電/放電電流有多小,而估測結果的好壞也取決於要花多久進行實驗[11]。

動態響應的參數,像是歐姆電阻、RC電路相關參數,多半可以用以下兩種方式來識別: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