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鎖定螢幕

使用者介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鎖定螢幕(英語:Lock screen,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稱作鎖定屏幕鎖屏,港澳稱作鎖定熒幕),或稱鎖定畫面,是一款在各個作業系統都有得到應用的使用者介面。它們透過要求使用者進行特定操作,來實現存取控制。使用者可能需要在鎖定螢幕上輸入密碼、特定的組合按鍵,或使用裝置的觸控式螢幕來進行手勢辨識,才能解鎖裝置,存取特定內容。

鎖定螢幕的介面設計各有不同。有些鎖定螢幕只是一個簡單的登入螢幕。不過也有些鎖定螢幕會顯示目前時間、日期、天氣、推播、後台媒體控制介面、應用程式捷徑(比如開啟相機的捷徑)、使用者自行輸入的資訊[1][2][3]

各個平台的鎖定螢幕

行動作業系統

Thumb
Android 4.3的鎖屏;上述裝置可透過拖拽圓形掛鎖圖示來解鎖。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一般都是採用建基於手勢的鎖定螢幕。由Neonode英語Neonode生產的手機需透過向右滑動觸控式螢幕來解鎖。蘋果公司iPhoneiPadiOS 10之前,也是採用類近機制來解鎖——把螢幕向右滑動。自iOS 5開始,向另一個方向滑動則會開啟「相機」。到了iOS 7,設計者為了配合全新的視覺設計風格,而決定移除滑塊;使用者仍可透過滑動螢幕來解鎖。鎖定畫面上亦會顯示日期、時間、最新通知、音訊控制介面[4][5]。iOS 10的鎖定畫面改動了不少,其不用手勢識別去作解鎖觸發機制 ,改以Home鍵來解鎖。使用者仍可以滑動螢幕的方式來開啟「相機」。向右滑則會開啟左邊的小工具頁面[6][7]。由於iPhone XiPad Pro取消了實體Home鍵,故使用者需透過從螢幕底部向上滑動來解鎖[8][9]

起初Android並沒有採用建基於手勢的鎖定螢幕,使用者需按下手機的選單鍵來解鎖。到了Android 2.0,才有了鎖定螢幕。它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圖示:一個用於解鎖,另一個則用於設定音量。把圖示拖至曲線條中間位置即可使用相關功能。在Android 2.1,開發者移除了曲線條,改用兩條放在左右兩端的直條去進行上述操作[10]。Android 3.0則採用了全新的設計:要把圓形掛鎖圖示拖至一個大圓形外才可解鎖[11]。在Android 4.0,使用者可以滑動螢幕的方式來開啟「相機」。在Android 4.1則可以透過向上滑動進入Google搜尋頁面[12][13]。Android 4.2的鎖定螢幕出現了更進一步的轉變,使得使用者可以透過從左下角往右滑動,開啟小工具頁面。從右下角往左滑動則能開啓「相機」[13]。Android的鎖定類型有密碼鎖定、PIN碼鎖定、圖形鎖定、指紋鎖定人臉鎖定[10]

其他廠商的Android手機通常採用與原生Android不同的鎖定螢幕設計:HTC Sense的部分版本透過拖動下方的金屬環來解鎖,部分應用程式亦可透過拖動圖示至金屬環的方式開啟[14]三星裝置則只要在鎖定螢幕上任意滑動即可解鎖(裝有TouchWiz Nature的裝置則會額外加入漣漪或炫光效果)。三星的鎖定螢幕跟HTC有共通之處,上面同樣可以加入應用程式捷徑[15][16]

一些廣告軟體會劫持預設鎖定螢幕,在上面顯示廣告。2017年11月,Play 商店正式禁止非鎖定螢幕應用程式在鎖定螢幕上顯示廣告[17]

Remove ads

桌上作業系統

Windows NT,使用者已可透過操作「鎖定」一台電腦。在鎖定後會顯示登入畫面,使用者需輸入正確密碼才能解鎖。從Windows XP開始,使用者可以改以快速鍵⊞ Win+L進行鎖定操作[18]。為了使Windows 8更為貼近行動作業系統,開發者重新設計了它的鎖定畫面,並容許使用者自行選擇鎖定畫面的背景。此外鎖定畫面還會顯示時鐘、行事曆、來自應用程式的通知。使用者需透過向上拖動滑鼠或觸摸屏來解鎖裝置[19]Windows 10的鎖定畫面設計與Windows 8類同。使用者還可以在其鎖定畫面上使用Cortana智慧型個人助理。它的背景圖片則可以幻燈片秀的方式定時轉換,或由Windows焦點英語Windows Spotlight提供[20][21]

部分類Unix系統的鎖定畫面建基於像XScreenSaver和gnome-screensaver般的螢幕保護裝置[22][23]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