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鐵線清水宮

台灣澎湖廟宇,位於馬公市鐵線里,主祀清水祖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鐵線清水宮map
Remove ads

鐵線清水宮,亦作鐵線祖師廟,舊稱鐵線朱王廟。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廟宇,鐵線里公廟,主祀清水祖師[1]

快速預覽 鐵線清水宮, 基本資訊 ...

沿革

「鐵線里」舊稱「鐵線尾(臺灣話Thih-suànn-bé)」,民間訛稱「鐵汕渼」,約莫於清代雍正年間便有福建移民開墾的紀錄,在日治時期初期之前皆歸統於嵵裡澳管轄。[2]

鐵線清水宮建廟年份不詳,最初奉祀的主神也並非清水祖師爺[3],而是葉府王爺,由邱氏的開基祖迎奉而來。根據蔡光庭老師考證鐵線邱家族譜資料,邱氏約莫在康熙中葉左右遷居澎湖[4];日漸安定之後,鄉親感恩神明靈應,便在雍正九年(1731年)闢建廟宇,最初主祀葉府王爺,當時另外也供奉李府王爺和朱府王爺兩尊神明。[5]

據耆老口耳相傳,在光緒辛卯年(即光緒17年、公元1891年)之際,順應澎湖廳將數尊神像分配予嵵裡澳的各社祭祀之政策,朱府王爺千歲神尊便被分配至鐵線尾社,村民嗣後商議重建廟宇,廟宇既成,引以朱府王爺為名,時稱「朱王廟」,廟身坐東北朝西南。[註 1]

日治時期結束後,朱王廟歷經多年風霜寒暑,早已毀壞嚴重,由於鐵線尾聚落不但幅員狹小(僅0.8820平方公里),生產力不高[6],人丁益顯單薄,直到民國50年(1961年)才有鄉民耆老提出每丁每月出資的辦法來籌措重建資金,總算在民國52年(1963年)動工,民國54年(1965年)落成[3],負責施作該次的重建工程為知名「大木匠師[註 2]葉根壯[7]

民國54年(1965年)農曆11月18日廟宇舉辦入火大典,傳說鐵線朱王爺顯靈,自云修行有成、功德圓滿,已受玉皇大帝敕封「清水祖師爺」,即成為清水祖師分靈,故朱王廟的廟號更易為「祖師廟」,又名「清水宮」。[註 1][8]但根據2013年出版《澎湖鐵線清水宮-文鸞武壇神威傳奇》記述,清水祖師是由本廟第三任葉府王爺陞任,年份為昭和五年(1930年)。[5]

故鐵線清水宮與同在馬公市西文里文澳祖師廟雖然都供奉清水祖師,但兩者信仰淵源不同,鐵線清水宮乃原祀的王爺千歲晉升,而文澳祖師廟係援引福建泉州安溪系統而來[1]

民國90年(2001年),清水宮管理委員會有感廟宇老舊狹隘,遂向國有財產局管理申購港口旁的海埔新生地來闢建新廟,同年(2005年)四月破土動工,耗時兩年,計斥資新台幣3190萬元整,在民國94年(2005年)竣工,即為現貌。[註 1][3]

Remove ads

鸞堂

日治時期的澎湖,當時廟宇深受一新社鄉紳活動影響,以沙盤鸞筆請神降壇開示的鸞堂(善堂)接連設立,遍布澎湖各大地區;大正11年(1922年),鐵線朱王廟開辦「初化社虔善堂」,善書《寶世金篇》刊出,著有〈禮〉、〈義〉、〈廉〉、〈恥〉,共計四卷。[1][9]:52-54

鐵線尾居民邱石印在民國38年(1949年)出任虔善堂正鸞手後,扶鸞濟世一甲子,直到81歲才將文壇堂主之位傳予邱君壯,而隨文壇鸞堂文化沒落,鐵線清水宮成為少數保有傳統鸞堂習俗的廟宇,邱君壯也乃有「末代文壇堂主」之稱。[1]

圖輯

舊廟

清水宮舊廟為大木匠師葉根壯民國52年(1963年)作品,並未隨新廟闢建而拆除,今可見於新廟的西北側,保存尚稱完整。

新廟

民國94年(2005年)落成的清水宮廟宇內觀擺設。

相關條目

Thumb
鐵線里清水宮重建碑記(2005年立)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