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鍾毓龍
杭州文史专家、教育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鍾毓龍(1880年—1970年),字郁雲,晚號庸翁,浙江杭州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舉人舉人,前杭州政協副主席,長於杭州人文歷史掌故,著有《說杭州》遺稿。
生平
鍾毓龍家住清吟巷2號,鍾家曾是杭州望族,故宅在西湖南山,至鍾毓龍一輩家道中落,不得已到上海討生活。鍾毓龍自幼在西泠印社創始人王禔家中私塾學習,受教於王酉書,在自己26歲那年考中舉人,不久後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鍾毓龍也就成為了清朝最後一批舉人。此後,鍾毓龍回到杭州教書,曾任浙江省立一中、定安中學、宗文中學和浙江女子師範學校等校教師。[1]民國十年(1931年)開始出任宗文中學校長,此後25年間帶領宗文中學定「質樸耐苦、誠實無欺」為校訓,改革錄取、學費、畢業制度,抗戰爆發後又帶領學校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南遷雁蕩山、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西遷建德,抗戰勝利後學校遷回杭州,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辭去校長職務。1949年前曾任浙江通志館編纂、副總纂,1949年以後致力於寫《說杭州》,1960年代出任杭州政協副主席,文革爆發後書稿被毀,在生命最後三年憑記憶重寫《說杭州》書稿,改革開放以後遺稿終於付梓。其子鍾肇恆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2][3][4]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