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鋪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鋪首俗稱怪獸銜環[1],是一種獸面紋樣,多為椒圖、狴犴、饕餮、獅、虎、螭龍等兇猛獸類,[2]鑲嵌在大門上作為門環的底座,也可不銜環而僅作裝飾用,也可用於青銅器、陶器等器物上安裝提手。


中國古代文獻中對鋪首的記載基本上為門上所用,例如《說文解字》上說:「鋪首,附著門上用以銜環者。」又如《漢書》「哀帝紀」記載「孝元廟殿門銅龜蛇鋪首鳴」,對此唐代顏帥古注釋說:「門之鋪首,所以銜環者也。」古書對除門以外其它器物上的類似飾物並無確切記載,其當時的名稱不詳,但現在也一般將其稱為鋪首。[3]
歷史
關於鋪首的起源,中國古人有不同的說法。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聲稱,鋪首為春秋時期的魯班仿照蠡(一種螺螄)的形象而發明的。[4]但實際上在商周時期的陶器和青銅器上就有鋪首銜環了。[5]《後漢書》記載,商朝人以螺螄頭掛在門上,以期門戶如螺螄殼般緊閉,遠離兇險。[6]明朝人楊慎據此認為,椒圖形狀像螺螄,就是起源於商朝以螺螄掛門的傳統。[7]
根據考古發現,殷墟青銅器第三期偏早和第二期晚段器物中就已經出現了鋪首銜環,而無環的單純鋪首則可追溯到更早的二里頭文化。[8] 有現代學者認為,鋪首起源於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9]
漢代時期,已非常盛行將鋪首裝於門戶上,[10] 其鋪首的形制有多種,例如西漢孝元廟鋪首為龜蛇,乃是四象中的北方玄武造型,而漢代也有以朱雀、雙鳳、羊頭、虎、獅作鋪首,獸目怒睜,露齒銜環,顯得十分威嚴。[11] 漢代以後,鋪首形式變化不大,延續至今。[12] 後常以龍生九子中的椒圖作為鋪首。
明清皇宮有些大門上的鋪首,只是形若銜環,並無實際的門環,因此只具有裝飾功能。而民間則常以門鈸代替獸面鋪首作為門環底座,採用圓形、六邊形、八角形等幾何形狀,中部隆起,因形似鈸而得名。[13]
Remove ads
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