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長塚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長塚節
Remove ads

長塚節(日語:長塚 節ながつか たかし Nagatsuka Takashi */?,1879年4月3日—1915年2月8日),日本歌人,小說家。出生於茨城縣,中學時因身體欠佳而輟學,在養病期間開始接觸短歌,並深受正岡子規的《致歌人書》的影響,於1900年拜後者為師。他吸收了子規的抒情風格,被認為是子規短歌的正統繼承者,其詩歌收錄於《長塚節歌集》中,代表性小說則有《土》等。

快速預覽 長塚節長塚節, 羅馬拼音 ...
Remove ads

生平

長塚節於明治12年(1879年)4月3日生於茨城縣岡田郡日語岡田郡國生村,他是富農長塚源次郎的長子,明治16年(1883年)4月,他進入家鄉的國生小學校就讀,明治22年(1889年)4月,轉往真壁郡日語真壁郡下妻町的真壁第二高等小學校就讀,期間寄住在真壁郡的外祖母家中[1]。明治26年(1893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茨城中學校日語茨城県立水戸第一高等学校,但後因神經衰弱回鄉休養,在家自行學習短歌創作,後來,他開始向《新小說》雜誌投稿自己創作的短歌,開啟了創作生涯,他的作品也時常獲得落合直文、佐佐木信綱等評論家的肯定,與此同時,他讀到了同為歌人正岡子規的《致歌人書日語歌よみに与ふる書》,深為所動的他決定拜正岡子規為師[2]:98[3]

1900年,21歲的長塚節參加了短歌社團根岸會日語根岸短歌会,亦與伊藤左千夫、岡麓等人一道,成為《阿羅羅木》雜誌(即日後的《馬醉木日語馬酔木 (短歌雑誌)》雜誌)的編者之一,不斷創作短歌,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作品《萬葉集》和神樂、催馬樂等的研究[2]:98[4]:4。長塚節1905年發表《關於寫實歌》等歌論,主張自然寫實,卻遭到主張情感表達的伊藤左千夫的反駁,於是演化成主情和主實歌論間的論戰,儘管如此,兩個人仍然維持著友好的關係[5][6]

在創作短歌同時,長塚節也開始創作小說作品,1907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掘山芋》,此後又創作了《開業醫生》、《教師》、《鄰居的客人》等短篇小說,1910年起在《東京朝日新聞》上連載長篇小說《土》,標誌著他小說創作的成熟。夏目漱石也曾為小說作序,稱小說真實描寫了「和蛆蟲同樣可憐的百姓的生活」[2]:99-100。明治44年(1911年),他因喉結核病重入院,之後便長期出入醫院直到逝世,其寫作重心再度轉向短歌,儘管如此,他並沒有放棄定期長途旅行的習慣,這為他捕捉創作靈感提供了機會[4]:9-10,在此期間,他創作了《我的病》、《病中雜詠》及《如鍼》等短歌集,大正4年(1915年)2月8日,客居九州島的長塚節因病情加重不治,時年35歲,安葬於家鄉茨城縣的國生公共墓地[2]:99[4]:11-12。其家鄉茨城縣常總市設有以他命名的長塚節文學獎日語長塚節文学賞,以向他致敬[7]

Remove ads

作品

19世紀後期,正岡子規在《日本報》連載了自己的《致歌人書日語歌よみに与ふる書》,批評《古今和歌集》作品玩弄文字技巧,過度重視形式,而支持創作如《萬葉集》作品一樣客觀描寫、反映現實、簡潔純粹的詩歌,主張革新短歌,發起了寫生文運動,受其影響的長塚節也加入了正岡子規組建的根岸會日語根岸短歌会,其日後創作也深受寫生文影響[8]。正岡子規逝世後,長塚節亦堅持正岡子規的寫實主義的方向,並因此被譽為「子規詩風的真正繼承者」[9]。而長塚節在接觸正岡子規前的創作則具有香川景樹日語香川景樹「桂園派」詩歌的特點[10]:230-232

自1892年至1915年逝世,長塚節共創作短歌近2,000首[10]:227,均收錄於《長塚節歌集》中,其中《如鍼》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作者孤獨寂寥的心境,以及思念父母、友人、家鄉的章句[2]:99。除短歌外,長塚節亦以小說著稱,代表作為長篇小說《土》,其以佃農勘次入贅卯平家的諸經歷,詳盡地描寫了明治末期的日本農村及農民的現實生活,亦描繪了在地的田園風景,實則反映了封建制度下農民貧窮、痛苦、絕望的生活,是近現代日本農民文學的代表作之一[2]:96-100[11]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